[发明专利]AOD转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5919.5 | 申请日: | 200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6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石瑞松;李国盛;吴仕明;杨源满;胡志韬;黄伟;朱惠民;周春丽;杨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8 | 分类号: | C21C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 宁;张华辉 |
地址: | 100176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od 转炉 烟气 余热 回收 装置 | ||
1.一种AOD转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高温烟气汽化冷却装置部,其包括:
炉口固定段烟道,设置于转炉炉口上方;
中I段烟道,设置于上述炉口固定段烟道上方;
中II段烟道,设置于上述中I段烟道上方;
中III段烟道,设置在上述中II段烟道上方,并使烟气由竖直方向转为水平方向;
末段烟道,连接上述中III段烟道,并使烟气由水平方向转为竖直方向;
汽包,其上侧设有与上述炉口固定段烟道、中I段烟道、中II段烟道、中III段烟道及末段烟道相连通的上升管,汽包下侧设置对应的下降管;
上述中I段烟道、中II段烟道、中III段烟道、末段烟道与上述汽包及其上侧连通的上升管和对应的下降管共同组成自然循环系统;及
高压循环泵,设置于上述汽包下侧,并由下降管连通上述汽包与上述炉口固定段烟道的下部,所述高压热水循环泵使上述汽包中分离出来的水向上述炉口固定段烟道内泵入,形成高压强制循环系统;以及
低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部,与上述高温烟气汽化冷却装置部相连通,所述低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部包括:
预热器,连接于上述末段烟道下方,烟气由末段烟道竖直向下进入预热器,连接预热器的上升管、下降管与上述汽包连通形成自然循环;
换热器,设置于上述预热器下方,连接换热器的上升管、下降管与上述汽包连通形成自然循环;
省煤器,设置于上述换热器下方,连接省煤器的上升管与上述汽包连通;
除氧器,通过设置于其上侧的上升管与上述预热器连通,且通过设置于其下侧的下降管将除氧器内进行除氧处理后的水输出至上述预热器及上述省煤器中;及
给水泵,设置于上述除氧器下侧下降管与上述省煤器给水管中,用于将上述除氧器内进行除氧处理后的水经过上述省煤器向上述汽包内泵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OD转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口固定段烟道包括氧枪口和下料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OD转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口固定段烟道的进口设置有节流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OD转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口固定段烟道、中I段烟道、中II段烟道、中III段烟道及末段烟道为圆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OD转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口固定段烟道、中I段烟道、中II段烟道、中III段烟道及末段烟道的内壁设有膜式水冷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AOD转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式水冷壁在140~170°间设有扰流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OD转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在炉口固定段烟道与中I段烟道之间设有烟道非金属补偿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OD转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热器、换热器及省煤器装配在一起,在所述低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部设置有箱体、人孔、清灰器及灰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OD转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温烟气汽化冷却装置部设置有多个进出口联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591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