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极化天线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55705.8 | 申请日: | 2008-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3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 发明(设计)人: | 康绍莉;郑银香;徐红艳;桑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松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极化 天线 传输 数据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通过极化天线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双极化天线是一种新型天线技术,组合了+45°和-45°两个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天线,同时工作在收发双工模式下,每个小区仅需一组双极化天线。双极化天线允许系统采用极化分集接收技术,其原理是利用±45°极化方向之间的不相关性,两者之间的不相关性程度决定了分集接收的好坏。由于±45°为正交极化,因此可以有效保证分集接收,其极化分集增益约为5dB,比单极化天线通常采用的空间分集提高约2dB。此外,单极化天线的空间分集接收效果和两副接收天线的位置有关,天线覆盖正方向为最佳,逐渐向两边减弱,导致小区实际覆盖范围缩小。采用极化分集代替空间分集技术,分集增益和天线位置几乎没有关系,覆盖主方向和边缘处的差别很小(该差别由于反射面宽度导致±45°正交效果变差引起),因此可以有效改善边缘处的接收效果,保证覆盖范围。
波束赋形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波束赋形技术的阵列天线一般被称为智能天线。智能天线通过波束赋形,将主波束对准期望用户进行收发信号,提高了接收端的接收功率。智能天线也可以根据干扰信号的空间特征,通过调整各天线单元的加权系数,将阵列天线方向的零陷对准干扰用户,这样可以降低来自干扰用户的信号功率。在小区边缘,由于波束赋形提高了接收端的接收功率,所以小区的覆盖范围得到了扩展。但在无线信道变化较快的场景,会使系统性能严重恶化。
综上,目前尚无多组极化天线同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解决方案,并且直接应用现有技术,则系统性能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极化天线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用于实现通过多组极化天线传输数据,得到分集增益。
一种通过极化天线传输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网络侧获得需要发送的数据;
网络侧从至少两组极化天线中选择一组极化天线用于传输所述数据;
网络侧对所述数据进行波束赋形,并通过选择的极化天线发送。
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第一接口模块,用于获得需要发送的数据;
选择模块,用于从至少两组极化天线中选择一组极化天线用于传输所述数据;
波束赋形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进行波束赋形;
第二接口模块,用于通过选择的极化天线向用户发送进行波束赋形后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波束赋形与时间切换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多组极化天线的数据传输,并且减少了单一应用波束赋形和时间切换时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多组极化天线发送数据的主要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波束赋形实现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顺序循环选择时的详细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依据通信环境变化时的详细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依据通信环境变化规律时的详细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依据通信环境变化概率时的详细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按照时间切换发送数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将波束赋形和时间切换技术结合,实现多组极化天线为向用户传输数据,得到分集增益。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组极化天线包括至少一根单极化方向的天线,多组极化天线之间的极化方向不同。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用于实现通过多组极化天线为向用户传输数据。该网络侧设备可以是基站(Node B或Evolved Node B)。其包括第一接口模块101、选择模块102、波束赋形模块103和第二接口模块104。
第一接口模块101用于与网络侧的其它设备连接,获得需要发送的数据。若网络侧设备包括用于生成数据的模块,则第一接口模块101也可以与该模块相连,获得需要发送的数据。
选择模块102用于从至少两组极化天线中选择一组极化天线用于传输所述数据。选择模块102选择一组极化天线的方式有多种,如顺序循环选择,或者依据通信环境的变化、通信环境的变化规律、通信环境的变化概率进行选择等。通信环境变化的因素包括赋形权值、码道功率或信噪比(SNR)等。
波束赋形模块103用于计算赋形权值,并对所述数据进行波束赋形。
第二接口模块104包括至少两组极化天线,用于与终端侧设备连接,通过选择的极化天线向用户发送进行波束赋形后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57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多模射频开关模块
- 下一篇:低功率差动信号传输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