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表面功能材料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5275.X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6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运刚;方秀君;李魁猛;粱精龙;李智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15/04 | 分类号: | B32B15/04;B32B5/14;B32B9/00;C25C3/00;C23C8/2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晓萍;曹淑敏 |
地址: | 063009***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功能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铜表面功能材料,其特征在于:它以金属Cu为基体,材料最外层为SiC,其 Cu与SiC之间为Si含量逐渐升高的Cu-Si梯度分布层,所述材料是按照如下步骤制作的:
a.配制熔盐:选取NaCl、KCl、NaF为介质,其中三组元的摩尔比NaCl∶KCl∶NaF 为1∶1∶3.5,加入占上述熔盐介质质量百分数的10%的粉状SiO2,将上述四种物质混均, 盛入高纯石墨坩锅,放入电炉内升温至800℃~900℃,恒温时间10~20min;
b.电解制备Cu-Si梯度层:取铜基材料为阴极、取含硅80~90%的Cu-Si合金为阳 极放入坩锅,在温度800℃~900℃下脉冲电流给电,电解沉积Cu-Si合金120min~180min, 平均电流密度开始为40mA·cm-2、终了为90mA·cm-2,平均分割电沉积总时间为数个时间 段,每隔一个时间段平均电流密度升高一个相同值,直至达到电沉积的总时间止,即可在 铜基材料上得到Si含量逐渐升高的Cu-Si梯度层;
c.Cu-Si梯度层表面SiC的形成:从熔盐中取出经过上述过程处理的铜基材料,放入 碳化炉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控制温度1000℃,碳化120min~240min;即可在铜基材 料的Cu-Si梯度层上得到SiC层;
d.材料冷却:碳化炉降温至室温后,取出已制备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u表面功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分布层厚度为 200μm~300μm,SiC层厚度20μm~3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铜表面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照下 述步骤进行:
a.配制熔盐:选取NaCl、KCl、NaF为介质,其中三组元的摩尔比NaCl∶KCl∶NaF 为1∶1∶3.5,加入占上述熔盐介质质量百分数的10%的粉状SiO2,将上述四种物质混均, 盛入高纯石墨坩锅,放入电炉内升温至800℃~900℃,恒温时间10~20min;
b.电解制备Cu-Si梯度层:取铜基材料为阴极、取含硅80~90%的Cu-Si合金为阳 极放入坩锅,在温度800℃~900℃下脉冲电流给电,电解沉积Cu-Si合金120min~180min, 平均电流密度开始为40mA·cm-2、终了为90mA·cm-2,平均分割电沉积总时间为数个时间 段,每隔一个时间段平均电流密度升高一个相同值,直至达到电沉积的总时间止,即可在 铜基材料上得到Si含量逐渐升高的Cu-Si梯度层;
c.Cu-Si梯度层表面SiC的形成:从熔盐中取出经过上述过程处理的铜基材料,放入 碳化炉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控制温度1000℃,碳化120min~240min;即可在铜基材 料的Cu-Si梯度层上得到SiC层;
d.材料冷却:碳化炉降温至室温后,取出已制备的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表面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b步骤中, 平均分割电沉积总时间为六个时间段,每隔一个时间段平均电流密度升高10mA·cm-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表面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c步骤中, 从熔盐中取出经过处理的铜基材料时,需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所述d步骤中,继续 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控制碳化炉以≤10℃/min降温速度降温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理工大学,未经河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527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随机寻址自适应跳频无线话筒及其接收机
- 下一篇:多孔陶瓷支撑体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