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酰胺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55052.3 | 申请日: | 2008-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4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 发明(设计)人: | 郭生金;江春;张谨华;张钦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中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7D233/56 | 分类号: | C07D233/56;A01N43/50;A01P3/00 |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彩琴 |
| 地址: | 030600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性 咪唑 脂肪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制备手性咪唑类化合物文献中已有报道。文献Bao W L,Wang Z M,Li Y X,J OrgChem[J],2003,68:591报道采用LiAlH4将咪唑羧酸酯还原成醇的方法,但需要严格无水条件,操作不便;由于合成的化合物中含有咪唑功能基,后处理时,若加入酸,则形成水溶性咪唑季铵盐,若加入碱,又会形成氢氧化铝糊状物,造成萃取困难,产品收率低。文献郭生金,罗奎,谢如刚,应用化学,2006,23(4),362~365.报道了采用NaBH4为还原剂,用(S)-2-(咪唑-1-基)羧酸甲酯和无水乙醇合成(S)-2-(咪唑-1-基)脂肪醇,产率为46~92%。文献郭生金,罗奎,谢如刚,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9),1664~1668和文献郭生金,罗奎,兰静波,谢如刚,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1),96~98.报道了以DMAP为催化剂,用(S)-2-(咪唑-1-基)羧酸甲酯和乙二胺在甲醇和Et3N中反应,在搅拌回流48~72h之后,得到双(S)-2-(1-咪唑)酰乙二胺、双(S)-2-(1-咪唑)酰丙二胺产率52~6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寻求一种简便、快速、实用、价廉、转化率高的反应,生成(S)-2-(咪唑-1-基)脂肪酰胺[(S)-2-(1-imidazolyl)alkanamide]。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酰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酸甲酯缓慢滴加到液体胺中,滴加时间为1.5~2h,然后在60-70℃搅拌反应5-12小时,反应结束后,再在55℃下真空干燥3-5小时,得棕色粘稠物后用二氯甲烷、甲醇进行柱层析纯化即得产品。
所述的液体胺是乙二胺、乙醇胺、异丙醇胺。
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酸甲酯的结构式为:
其中R1为CH3,PhCH2,(CH3)2CHCH2。
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酸甲酯和液体胺的比例为物质的量比1.000∶1.100-1.500。
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酰胺,其分子具有以下结构,
其中R1为CH3,PhCH2,(CH3)2CHCH2,
R2为H,CH3,
n为0-1。
在上述条件下进行(S)-2-(咪唑-1-基)脂肪酸酯在无溶剂下与乙二胺、乙醇胺和异丙醇胺直接反应5-12h,可方便地制得目标化合物,生成的(S)-2-(咪唑-1-基)脂肪酰胺的产率均≥56.5%。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相对现有技术简便、快速、实用、价廉、转化率高。
本发明所述的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酰胺经初步试验具有以下用途:1)对革兰氏阴性代表菌大肠杆菌、革兰氏阳性代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代表菌酵母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代表图见图3、图4、图5、图6);2)对由真菌引起的番茄的白粉病(见表1、2、图1)、西葫芦等蔬菜的灰霉病(见表3、图2)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对白粉虱等昆虫有一定的驱避作用;3)可作为手性咪唑鎓化合物、手性咪唑离子液、手性咪唑分子钳等化合物的合成中间体。
表1番茄白粉病的菌斑数和病情指数
表3涂药[(S)-N-(2-氨基乙基)-2-(咪唑-1-基)丙酰胺]前后病株上染病叶片灰霉病菌落变化数(单位:个)
注:-代表菌落的减少数,+代表菌落增加数
附图说明
图1为用[(S)-N-(2-氨基乙基)-2-(咪唑-1-基)-3-苯基丙酰胺]后白粉虱数量的变化图
图2为不同浓度(S)-N-(2-氨基乙基)-2-(咪唑-1-基)丙酰胺药液的菌落变化数图
图3为(S)-N-(2-羟基乙基)-2-(咪唑-1-基)-3-苯基丙酰胺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图
图4为(S)-N-(2-羟基乙基)-2-(咪唑-1-基)-3-苯基丙酰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中学院,未经晋中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50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