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4892.8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9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玲;韩敏;崔凤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爱玲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K9/48;A61P15/14;A61K35/32;A61K33/0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46200山西省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乳腺 增生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具体是涉及一种以中药材为原料制备的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乳腺增生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症状为单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多个大小不同的圆形质韧的结节,给病人带来疼痛、肿胀等痛苦。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由于其本身具有癌变倾向和同时夹有早期恶性肿瘤的可能,致使乳腺增生患者发生乳癌的可能要比同龄妇女高出4~5倍,所以,对该病的防治已引起世界性的关注。
目前,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疗法和药物治疗为主,其中手术局部切除疗法一般不易被患者接受。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有多种,常用的西药有抗激素类药物三苯氧胺、雄性激素类药物丙睾或甲基睾丸素以及催乳素药物,这些药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服用周期长,易复发,极易造成医源性损伤,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服用。中医多以养血柔肝、理气止痛、软坚散结、补肾调冲药物组成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但大多存在针对性不强,疗效不够确切,治疗周期长,服用不方便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发掘祖国医学宝库,提供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该药物标本兼治,疗效好,见效快。
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除与情绪、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外,与患者内分泌紊乱也有一定联系。此外,生活方式、乳房失于日常护理和保健等也是造成乳腺增生的原因。中医理论则将该病归结为“乳癖”、“乳痞”、“乳中结核”的范畴,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是主要病因,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病位在肝、脾、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精亏损,以致痰气互结、血瘀成块、冲任失调,阻于乳络而成“乳癖”。治宜疏肝解郁、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调理冲任、软坚散结、行气止痛,补益肝肾,从治气着手,并兼顾化痰通络。
基于上述治疗原则,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
蒲公英 8~15 鹿角霜 8~15
山慈姑 8~15 桔核 6~10
青皮 6~10 陈皮 6~10
枳壳 8~12 川芎 8~12
元胡 9~15 瓜蒌 9 ~15
海浮石 9~15 夏枯草 9~15
甘草 6~10。
所述各组分的优选重量份数比为:
蒲公英 10~12 鹿角霜10~12
山慈姑 10~12 桔核 8~10
青皮 8~10 陈皮 8~10
枳壳 9~10 川芎 9~10
元胡 10~12 瓜蒌 10~12
海浮石 10~12 夏枯草10~12
甘草 8~10。
上述各组份的药物可以制成片剂、丸剂、胶囊剂等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胶囊剂。
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发明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是:
将上述各种药物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混合均匀后,加水煎煮3次,每次1~1.5小时,合并3次煎液,过滤后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1.3(60℃)的稠膏,于50~60℃干燥后,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装入胶囊中灭菌消毒制得胶囊剂产品。
本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药物对乳腺增生具有根治作用,服用后可以避免手术治疗,降低肿瘤发病率。
2)本发明药物服用方便,较手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费用低,易于患者接受。
3)本发明药物为纯中药制剂,无禁忌、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服用安全。
使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乳腺增生120例,有效118例,有效率98%,治愈108例,治愈率占90%。同时,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药物对于减少手术治疗,降低乳腺增生恶变率具有积极的作用,效果优于其它乳腺增生治疗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蒲公英150g、鹿角霜120g、山慈姑150g、桔核100g、青皮100g、陈皮100g、枳壳120g、川芎120g、元胡150g、瓜蒌150g、海浮石150g、夏枯草150g、甘草100g加入到3L水中煎煮,药渣再加同样量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1.5小时,合并3次煎液,过滤,浓缩成相对密度1.25(60℃)的稠膏,于50℃干燥后,粉碎成120目的药粉,装入胶囊中,灭菌消毒制得胶囊剂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爱玲,未经王爱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48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导电高韧性复合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在无线麦克风系统的数据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