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铜互连的导电阻挡层材料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4756.9 | 申请日: | 200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6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保亭;马良;邢金柱;霍骥川;边芳;赵庆勋;郭庆林;王英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3/532 | 分类号: | H01L23/532;H01L21/768;C23C14/00;C23C14/56;C23C14/35;C23C14/54;C23C14/02;C23C14/5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071002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互连 导电 阻挡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铜互连的导电阻挡层材料,由硅衬底、导电阻挡层组成,其特征在于:导电阻挡层材料是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硅衬底基体上生长非晶态Ti-Al二元合金薄膜,然后在Ti-Al二元合金薄膜原位生长Cu薄膜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铜互连的导电阻挡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衬底为抛光的单晶硅或表面生长有多晶硅的单晶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铜互连的导电阻挡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i-Al二元合金薄膜厚度为3-1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铜互连的导电阻挡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u薄膜厚度为5-3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铜互连的导电阻挡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衬底基体上生长的Ti-Al二元合金薄膜和Cu薄膜为平面结构或大马士革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用于铜互连的导电阻挡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
A、选用Ti和Al比率为3∶1纯度为99.99%的Ti-Al靶和纯度为99.95%的Cu圆形靶材,先用细沙纸打磨靶的表面,以去除靶表面的杂质,经过丙酮、无水乙醇清洗后用高纯氮气吹干,分别将靶材安装在真空室中的磁性底座上;
B、把抛光的单晶硅衬底依次用HF、去离子水超声处理后,用高纯氮气吹干迅速放置到磁控溅射真空室的样品台上;
C、应用分子泵和真空泵将真空室的真空度抽至(1-5)×10-4Pa后,应用流量计向真空室中通入高纯氩气,保持真空室的高纯氩动态平衡的气压为0.8-50Pa,Ti-Al靶与衬底间距为25-65mm,溅射功率为1-50W,沉积时间为30min,得到Ti-Al厚度为2-100nm的非晶薄膜;
D、Ti-Al薄膜制备完毕后,不打开真空室,将真空室的真空度抽至(1-5)×10-4Pa后,向真空室中充入高纯氩气,保持真空室的沉积气压为0.8-50Pa;Cu靶与衬底间距为20-60mm,转动样品台原位生长,溅射功率为10-100W,沉积时间为1-30min,得到厚度为20-150nm的Cu薄膜;
E、应用高真空1~5×10-5Pa退火系统对Cu/Ti-Al/Si多层薄膜结构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条件为300-8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铜互连的导电阻挡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生长Cu薄膜的沉积速率为1-50nm/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铜互连的导电阻挡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直接应用高温300-800℃的磁控溅射法实现Cu薄膜的制备,不另外进行退火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铜互连的导电阻挡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在生长完Cu薄膜之后,在Cu薄膜上面再生长一层Ti-Al钝化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大学,未经河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475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