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速齿轮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4344.5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煌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煌麟 |
主分类号: | F16H1/20 | 分类号: | F16H1/20;F16H1/28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齿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动力传动变化大、结构简化且动作更为滑顺的变速齿轮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传动装置是利用机械、电力、油压或气压等方式达到等速或变速传动的目的,并且依照不同需求选择合适传动方式的传动装置来传递动力,其中,传动装置为了达到变速传动的效能,其构件与相互连结关系较为复杂,且变速动作的运作上容易产生不顺畅的情形。
目前最常见形式的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的形式,所使用的齿轮包含有一本体,该本体周缘上设有一齿部,该传动装置是利用数个齿轮的齿部的相啮合与带动,进而达到传动目的,且该传动装置进一步通过该些齿轮的齿部数目的变化,达到变换传动角度与变换传动速度的功用,使该传动装置为一变速传动装置,然大部分变速齿轮传动装置是借由非圆形的正齿轮相啮合并传递动力,但传动过程中容易产生不悦耳的噪音,并且在运转与动力传输上表现不顺畅,故现有变速齿轮传动装置在使用上仍相当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变速齿轮装置,其构件简单又能轻易达到变速目的,使用上更具有多样性也更为便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速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无偏心齿轮,包含有一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周围设有一第一齿部;一偏心齿轮,包含有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周围设有一第二齿部;一无固定轴心齿轮,包含有一第三本体,该第三本体周围设有一第三齿部,且该无固定轴心齿轮的第三齿部与该无偏心齿轮的第一齿部、该偏心齿轮的第二齿部相啮合。
前述的变速齿轮装置,其中无固定轴心齿轮是一外齿轮,所述第三齿部位于所述第三本体的外周缘。
前述的变速齿轮装置,其中无固定轴心齿轮是一内齿轮,所述第三本体中设有一穿孔,所述第三齿部位于该穿孔周围且伸向该穿孔。
前述的变速齿轮装置,其中无偏心齿轮、偏心齿轮及无固定轴心齿轮皆为一正齿轮。
前述的变速齿轮装置,其中无偏心齿轮、偏心齿轮及无固定轴心齿轮皆为一螺旋齿轮。
前述的变速齿轮装置,其中无偏心齿轮与所述偏心齿轮皆为圆形齿轮。
前述的变速齿轮装置,其中无偏心齿轮与所述偏心齿轮皆为非圆形齿轮。
由上所述,该变速齿轮装置中的无偏心齿轮转动时会带动该无固定轴心齿轮,进一步由该无固定轴心齿轮带动该偏心齿轮,或,该变速齿轮装置中的偏心齿轮转动时会带动该无固定轴心齿轮,进一步由该无固定轴心齿轮带动该无偏心齿轮,其中,该无偏心齿轮的节半径不会因转动而改变,而该偏心齿轮的节半径会随着转动角度不同而有所改变,进而达到该无偏心齿轮与该偏心齿轮间的变速,形成一构件简单又能轻易达到变速目的的变速齿轮装置,该变速齿轮装置在使用上,可进一步按照使用者的需求调整该变速齿轮装置所能提供的传动速度,所以该变速齿轮装置在使用上更具有多样性也更为便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变速齿轮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变速齿轮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无偏心齿轮、偏心齿轮的传动速度比与转动角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变速齿轮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变速齿轮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正齿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螺旋齿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无偏心齿轮 11第一本体
12第一齿部 20偏心齿轮
21第二本体 22第二齿部
30无固定轴心齿轮 31第三本体
32第三齿部 30’无固定轴心齿轮
31’第三本体 32’第三齿部
40正齿轮 50螺旋齿轮
r1(θ1)节半径 θ1转动角度
r2(θ2)节半径 θ2转动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为本发明变速齿轮装置的数个较佳实施例,其包含有一无偏心齿轮10、一偏心齿轮20及一无固定轴心齿轮3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煌麟,未经王煌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43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