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除三环减速器齿轮啮合冲击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3910.0 | 申请日: | 2008-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4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天重中直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7/12 | 分类号: | F16H37/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409天津市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除 减速器 齿轮 啮合 冲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消除三环减速器齿轮啮合冲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图1是三环减速器全剖俯视图;图2是图1内其中一个内齿环板传动原理图。
如图1所示,三环减速器的结构包括:箱体7;在箱体内设置有两根互相平行的各有三个偏心轴径的第1高速轴2和第2高速轴6;装配在第1高速轴2和第2高速轴6三个偏心轴径位置的三个带内齿行星轮的内齿环板1a、1b、1c;同时位于三个内齿环板1a、1b、1c内具有宽齿的外齿轮5。所述第1高速轴2和第2高速轴6上的三个偏心轴径的相位差均为120°;三个内齿环板1a、1b、1c成片状,通过轴承套装在第1高速轴2和第2高速轴6上。外齿论5与低速轴4固联,其轴线与第1高速轴2和第2高速轴6的轴线平行。第1高速轴2、第2高速轴6和低速轴4均通过轴承支撑在箱体上。三个内齿环板1a、1b、1c同时与宽齿外齿轮5啮合,啮合的瞬时相位差成120度角。
上述三环减速器的传动原理如下:
如图2所示,当动力从第1高速轴2输入时,支承在第1高速轴2和第2高速轴6上的内齿环板1a做平面平动(内齿环板1a上的每一点的轨迹都是以高速轴偏心轴径的偏心距为半径的圆),并驱动与之啮合的低速轴4上的外齿轮5,使动力从低速轴4输出,从而实现了大速比减速。
如图1、图2所示,第1高速轴2和第2高速轴6上的偏心轴径与三个内齿环板1a、1b、1c形成了3个平行双曲柄机构。根据平行双曲柄机构的运动特性,当单轴输入时,每一片行星轮在0°和180°位置时,是不能传递运动和扭矩的,所以必须要用三片以上的内齿行星轮才能正常的工作。在三环减速器中选择三个内齿环板1a、1b、1c作行星轮,三环机构就属于三相并列平行双曲柄机构。
而单相双曲柄机构最大的缺点就是存在死点位置,即当曲柄与连杆共线时,机构处于运动不确定状态,此时传动角为零,机构无法运动。三相并列平行双曲柄机构可以使机构冲过死点,在机构过死点位置时,内齿环板与外齿轮5处于正常啮合状态。在0°和180°位置上,内齿环板和外齿轮均受啮合力的作用,过死点瞬时,由于啮合力的影响,三环机构本身将产生一个很大的瞬间冲击,死点位置啮合的轮齿将承受机构的这一冲击作用,冲击力使得三环机构在运转过程产生极大的振动,使转臂轴承以及其它承载轴承带来振动,直接影响了轴承的使用寿命;机构的啮合冲击也大大增加了机构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环减速器内传动机构在冲过死点瞬时,能消除齿轮之间啮合力带来冲击的消除三环减速器齿轮啮合冲击的方法。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除三环减速器齿轮啮合冲击的方法,所述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按照三环减速器各尺寸及位置关系画出内齿环板与外齿轮啮合过程机构原理图;(2).在上述机构原理图上找出内齿环板与外齿轮的啮合区;(3).确定内齿环板与外齿轮的啮合的死点位置;(4).计算内齿环板啮合区所对应角度;(5).对内齿环板啮合区所对应角度的内齿进行修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有效的消除或减弱三环减速器内部传动机构自身因啮合力而产生的冲击,同时不影响机构的传递效率。通过对内齿环板死点位置啮合区的修形,有效降低了机构的死点冲击,使机构运转更加平稳,很大程度降低了机构的冲击振动,具体效果如下:
1.由于传动机构自身啮合冲击的大幅度降低,传动机构中转臂轴承运转趋于平稳,振动明显降低,受力趋于平衡,轴承寿命提高了40%。
2.三环减速器内润滑油的温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从而也相应的提高了减速器中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3.使用本发明方法的三环减速器噪声小,减少了噪声污染,改善了工作环境。
本法明只对内齿环板死点位置轮齿进行修形,未改变内齿环板和外齿的齿数,不影响机构的传递速比,所以机构的传递效率未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三环减速器全剖俯视图;
图2是图1的内齿环板1a传动原理图;
图3、图4是三环减速器中内齿环板1b、1c单相平面四杆机构运动简图;
图5是三环减速器中三相并列平面四杆机构叠加运动简图;
图6是三环减速器内齿环板与外齿轮啮合过程机构原理图;
图7是标准规定公法线测量方法和啮合区所对应角度示意图;
图8是内齿环板内齿修形图。
《附图序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天重中直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天重中直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39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间曲线啮合传动机构
- 下一篇:储能式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