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应力钢绞线钢筒混凝土管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3742.5 | 申请日: | 200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8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赵斌;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万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1/58 | 分类号: | B28B21/58;B28B21/6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17***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钢绞线钢筒 混凝土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管领域,尤其是一种预应力钢绞线钢筒混凝土管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混凝土管材,尤其是在给排水行业中,随着技术的创新,预应力混凝土管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的改变中,目前的预应力混凝土管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承口以及插口钢环成型;(2).成品钢筒成型;(3).管芯成型;(4).管芯缠丝;(5).管芯喷浆:如上述工艺步骤制作的预应力混凝土管虽然能够达到使用的要求,但是需要使用的设备体积庞大,拆装十分不便,而且购置费用昂贵,设备成本投入较大,尤其是管芯缠丝所使用的缠丝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作方法简单,设备成本投入低,能够使预应力混凝土管具有较高抵御外压荷载能力以及内水压力的预应力钢绞线钢筒混凝土管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预应力钢绞线钢筒混凝土管制作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承口钢环以及插口钢环成型、成品钢筒成型、管芯成型、管芯缠丝、管芯喷浆,其中所述在管芯缠丝步骤中,是先将管芯安装在管架上,用钢绞线在管芯外壁的缠丝位置同径缠绕管芯外壁一周,然后将会合的钢绞线两端交叉并分别固装在带有卡具的千斤顶的两端,利用千斤顶将交叉的钢绞线同径拉伸至预定的伸长度,用锚固块固定钢绞线的交叉点,完成管芯的一个钢绞线缠丝;之后,在管芯外壁依据设定的螺距循环上述缠丝操作,即完成整个管芯的钢绞线缠丝。
而且,所述的螺距为8-100mm。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预应力钢绞线钢筒混凝土管制作方法中采用钢绞线作为预应力的载体,原材料来源广泛,使用方便。
2.本预应力钢绞线钢筒混凝土管制作方法中管芯缠丝步骤是将管芯放置在管架上,在管芯外壁的缠丝位置用钢绞线缠绕管芯外壁一周,将钢绞线的两端交叉分别固装在带有卡具的千斤顶的两端,将交叉的钢绞线拉伸至预定的伸长度,用锚固块固定钢绞线的交叉点,在管芯外壁相应螺距位置循环上述缠丝操作,完成管芯缠丝步骤,该方法能够省去庞大的缠丝设备,降低了生产预应力混凝土管的设备投入成本,而且操作简单。
3.本发明制作方法简单,设备成本投入低,能够使预应力混凝土管具有较高抵御外压荷载能力以及内水压力的预应力钢绞线钢筒混凝土管制作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预应力钢绞线钢筒混凝土管制作方法,现有技术包括如下步骤:(1).承口钢环以及插口钢环成型:按照预先设计的尺寸将承口钢板以及插口钢板卷压焊接成承口钢环以及插口钢环,并在涨圆机上分别涨圆,使其椭圆度保持在标准公差之内;(2).成品钢筒成型:将薄钢板按照预先设计的尺寸焊接成薄钢筒,将承口钢环通过承口垫圈焊接在薄钢筒的一端,将插口钢环通过插口垫圈焊接在薄钢筒的另一端,形成成品钢筒;(3).管芯成型:将通过水压试验的成品钢筒放置到管模内,向管模内浇注设计好配比的混凝土,浇注完毕静停并养护2-24小时,拆模得到成型的管芯,继续养护直到管芯混凝土强度达到预先设计的缠丝强度;(4).管芯缠丝;(5).管芯喷浆:将缠丝后的管芯吊装到喷浆机上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进行养护,得到成品预应力钢绞线混凝土管。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上述的管芯缠丝步骤中,是先将管芯安装在管架上,该管芯可以水平安装在管架上,也可以竖直安装在管架上,用钢绞线在管芯外壁的缠丝位置同径缠绕管芯外壁一周,然后将会合的钢绞线两端交叉并分别固装在带有卡具的千斤顶的两端,该卡具可以是单槽的锚固块焊接在千斤顶的两端,计算缠丝强度与钢绞线伸长度关系值,利用千斤顶将交叉的钢绞线同径拉伸至预定的伸长度,从而达到预定的缠丝强度,用锚固块固定钢绞线的交叉点,完成管芯的一个钢绞线缠丝,该锚固块可以是单槽型的锚固块,也可以双槽型锚固块;之后,在管芯外壁依据设定的螺距循环上述缠丝操作,即完成整个管芯的钢绞线缠丝,上述钢绞线也可以为预应力钢丝进行缠丝操作,其螺距控制在8-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万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万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37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