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饮用水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3385.2 | 申请日: | 2008-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7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吴立波;易芳;王启山;王丽坤;查甫更;孙晓明;宫玥;刘艳芳;李维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0 | 分类号: | C02F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饮用水 氧化 顺序 联合 消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毒技术应用领域,尤其是一种饮用水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饮用水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微生物的安全性,就是饮用水中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微生物、病毒或细菌。二是化学物质的安全性,指在饮用水中的化学物质不对人体有副作用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对人体不产生毒害作用。传统的氯消毒工艺在降低了饮用水微生物风险的同时,由于消毒副产物的形成提高了饮用水的化学物风险,且消毒剂本身对饮用水的安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要保证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和化学物安全性的统一,研究安全的消毒技术成为必然,即保证饮用水微生物安全性的同时尽量降低化学物质风险。故寻求新型、安全的液氯消毒替代的优化工艺,从根本上改变饮用水水质状况,提高饮用水的质量成为当务之急。采用替代消毒剂对水体消毒来控制消毒副产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其中饮用水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方法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饮用水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联合消毒剂,可以弥补单一消毒剂的不足,且充分发挥单一消毒剂的优点,可有效降低现有氯消毒所造成的饮用水化学物质风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饮用水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自来水处理工艺中过滤后的水中,投加0.10-0.20mg/L二氧化氯溶液,搅拌混匀,反应8-12min后,然后投加0.3-1.0mg/L氯胺溶液,反应20-30min。
而且,所述的二氧化氯溶液的纯度达95%以上,其最佳投加量为0.1mg/L。
而且,所述的氯胺溶液的主要成份为一氯胺,其最佳投加量为0.5mg/L。
而且,二氧化氯溶液和氯胺溶液投加的最佳间隔时间为10min。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用二氧化氯和氯胺联合消毒,充分发挥两种消毒剂各自的优点,在灭菌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2.本发明消毒剂的投加顺序为先投加二氧化氯,反应10min后,投加氯胺溶液。二氧化氯的提前投加对氯胺消毒时生成卤代副产物的前驱物有氧化去除作用,或二氧化氯加快了氯胺的形成速率,能有效控制消毒副产物。
3.本发明消毒剂用量低,二氧化氯初始浓度为0.10mg/L,氯胺初始浓度为0.3mg/L。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工业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详述,但本实施例所叙述的技术内容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不应依此来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使用的二氧化氯溶液纯度达95%以上,氯胺溶液以一氯胺为主要成份。
实施例1:
在自来水处理工艺中过滤后的水中,投加0.10mg/L二氧化氯溶液,搅拌混匀,反应10min后,然后投加0.5mg/L氯胺溶液,反应30min。
实施例2:
在自来水处理工艺中过滤后的水中,投加0.15mg/L二氧化氯溶液,搅拌混匀,反应12min后,然后投加0.3mg/L氯胺溶液,反应25min。
实施例3:
在自来水处理工艺中过滤后的水中,投加0.20mg/L二氧化氯溶液,搅拌混匀,反应8min后,然后投加1mg/L氯胺溶液,反应20min。
试验效果:
细菌总数的灭活率达98%以上,大肠杆菌的灭活率达100%。无机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0.5mg/L以下,甚至无检出,三卤甲烷总和控制在16μg/L以下,五种卤乙酸(分别为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一溴乙酸和二溴乙酸)总和控制在52μg/L以下。均达到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33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