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混凝土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53285.X | 申请日: | 2008-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2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 发明(设计)人: | 赵斌;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万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9/08 | 分类号: | F16L9/08;F16L9/14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来佳 |
| 地址: | 30017***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管领域,尤其是一种纤维混凝土管。
背景技术
应用于给排水领域的混凝土管,按其接口形式分类主要包括平口、企口、承插口以及钢制承插口。依据上述分类的大口径混凝土排水管的混凝土管,管壁材料采用混凝土,其管壁较厚,导致管材自身重量较大,吊装、运输以及安装非常困难,费用较高;在管壁内还可嵌装有由环向钢筋与纵向钢筋组成的钢筋骨架,钢筋骨架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混凝土管整体的稳定性,提高混凝土管壁抵御外压荷载以及内水压力的能力。虽然钢筋骨架能够提高管材的力学性能,但随着钢铁价格的日益上涨,导致管材成本不断升高,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为此国家出台了多项节能减排的政策,企业寻找新技术代替钢材已经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纤维混凝土管,该管材具有原材料成本低,重量轻,抗拉、抗弯、抗剪以及抗扭强度较高,耐久性以及抗疲劳性较好,抗冲击、抗冲磨、抗气蚀能力较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纤维混凝土管,其中浇注该管材的纤维混凝土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比为:
水泥 322~540份;
水 140~220份;
砂子 475~828份;
石子 864~1306份;
纤维 0.2~20份。
而且,所述的纤维为聚丙烯纤维或者改性聚丙烯纤维。
而且,所述的纤维的长度为3~60mm,纤维直径或等效直径为18~1.2×106μm。
而且,所述的管材两端分别同轴制有企口、平口、承插口或者钢制承插口。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纤维混凝土管中的纤维为聚丙烯纤维或者改性聚丙烯纤维,能够有效提高管材的抗拉、抗弯以及抗剪强度,其抗拉强度提高25%~50%,抗弯强度提高40%~80%,抗剪强度提高50%~100%。
2.本纤维混凝土管的管壁中加入聚丙烯纤维或者改性聚丙烯纤维,取代了钢筋骨架结构,在具有同样抵抗外压荷载强度的情况下,降低了管材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本纤维混凝土管相对于普通混凝土管在配筋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将管材的壁厚减少到原有壁厚的1/4~3/4,大幅度减轻管材的重量,从而使运输、吊装、安装的各个过程变得容易,并且这些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人工消耗、辅路铺设等均会得到大幅度的减少,不但节省了工程总费用,还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4.本发明原材料成本低,重量轻,抗拉、抗弯、抗剪以及抗扭强度高,耐久性以及抗疲劳性较好,抗冲击、抗冲磨、抗气蚀能力较强,抗裂性较好,符合节能减排政策,是现有混凝土管的更新换代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截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纤维混凝土管所用的纤维可以为聚丙烯纤维或者改性聚丙烯纤维,均可以在市场购买得到;纤维的长度为3~60mm,纤维直径或等效直径为18~1.2×106μm。
实施例1
一种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管,其整体结构是由管材2及其两端分别同轴制有的承口4、插口1构成。管材由符合混凝土强度配比的水泥、水、砂子以及石子混合搅拌并添加改性聚丙烯纤维3继续搅拌均匀而成,其中改性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15mm,直径为0.8×106μm,构成该管材的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管的组分及其重量分别为:
水泥 322Kg;
水 140Kg;
砂子 475Kg;
石子 864Kg;
改性聚丙烯纤维 14Kg。
实施例2
一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管,管材内的纤维采用聚丙烯纤维,其长度为3mm,直径为18μm,构成该管材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管的组分及其重量分别为:
水泥 540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万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万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32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