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的冷媒管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2782.8 | 申请日: | 200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1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常静彬 |
地址: | 3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冷媒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将冷媒流入管与工艺管设置为一体结构形成冷媒输入部件、能够有效降低焊接故障率、节约生产成本的空调器的冷媒管组件。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一种将室内温度调节并保持在用户所需状况的电器装置,主要由制冷循环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构成。空调器的空气调节作用是由制冷循环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共同完成的。制冷循环系统包括热交换器、压缩机和节流膨胀器件。空气循环系统包括风扇及风扇电机、进出风口和空气过滤装置。空调器的制冷循环系统和空气循环系统的运行由电器控制系统控制,控制空调器的制冷/制热运行,以及进行室温设定和风速控制等。
空调器制冷循环系统内的制冷剂在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的循环中进行吸热和放热,并与由空气循环系统的风扇强制流动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室内降温或升温,为人们提供新鲜、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
在电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压缩机的运转将气缸内的冷媒进行压缩,经压缩机压缩的冷媒在制冷系统内按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的顺序进行循环。从压缩机中吐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冷凝器放热后转变为中温高压液态冷媒,再通过节流膨胀器件变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然后在蒸发器内与蒸发器外的循环空气进行热交换并吸热转变为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再进入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后沿上述顺序进行制冷循环。制冷系统内循环的冷媒与室内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进行室内降温或升温,将室内温度保持在用户所需温度,为人们提供新鲜、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
空调器大致可分为整体式空调器和分体式空调器。整体式空调器将所有的部件都装在一个箱体内,安装在室内与室外的交接处,如安装在房间窗户上的窗式空调器。在室内和室外部分中分别设置起蒸发器或冷凝器作用的热交换器。制冷剂通过室内和室外之间连接的导管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流通并进行热交换循环,以实现空调器的制冷状态运行或制热状态运行。
分体式空调器由室内机和室外机组成,在室内机和室外机中分别设置起蒸发器或冷凝器作用的热交换器。制冷剂通过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连接的导管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流通并进行热交换循环,以实现空调器的制冷状态运行或制热状态运行。
图1为现有技术的空调器的室外机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空调器的室外机内部,底板1’构成室外机1的底面,而室外机1的一侧面和背面外观则由机壳1a构成。同时,前面板1b形成室外机1的前面外观,另一侧面由侧面板1c形成,室外机1的上面外观则由遮盖板1d形成。
在室外机1的内部,冷凝器2作为热交换器设置于机壳1a对应的位置,并设置有用于通过冷凝器2时形成放热作用的气流的送风扇3。前面板1b设置有排风格栅4,用于排出通过送风扇3的旋转而对冷凝器2进行热交换的较热空气。
此外,室外机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5,隔板5用于分划设置有冷凝器2和送风扇3的空间和附加的空间,在附加的空间里设置有压缩机6和控制部7。压缩机作为构成热交换循环的部分而用于压缩工作流体。
如上结构的室外机在空调器工作时,工作流体将传送到冷凝器2中,由送风扇3形成的气流通过机壳1a的通气孔吸入,并经过冷凝器2排出到排风格栅4。上述过程中,在制冷操作的情况下,由送风扇3形成的气流吸收工作流体的热量向外部放出,上述压缩机6则用于压缩工作流体。
制冷循环系统的节流膨胀器件设置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其作用是将液态制冷剂从冷凝压力减小到蒸发压力,即将来自冷凝器的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节流降压成为容易蒸发的低温低压雾状制冷剂进入蒸发器,以实现冷凝器放热和蒸发器吸热的制冷循环过程。
节流膨胀器件主要有热力膨胀阀、热电膨胀阀、横压膨胀阀、电子膨胀阀和毛细管。毛细管是空调器最常用的节流膨胀器件,由一根内径为0.5-2毫米的等截面紫铜管绕弯而成。毛细管的长度和内径视空调器的制冷量大小而定,来自冷凝器的高压液态制冷剂流经毛细管时,不断克服阻力的同时自身压力不断下降,到达毛细管出口处其压力与蒸发压力相等,通过毛细管的制冷剂流量与空调器制冷剂流量还要相匹配。毛细管与加注冷媒用的工艺管等部件组成空调器的冷媒管组件。
图2是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冷媒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冷媒管组件与冷凝器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27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阿魏酸哌嗪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改进的1,3-二甲基丙撑脲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