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空分多址的防冲突射频识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0810052365.3 | 申请日: | 2008-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1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开华;于洁潇;闫格;黄翔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镇华 | 
| 地址: | 300072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空分多址 冲突 射频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高频(UHF)/微波(MF)射频识别(RFID)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空分多址的射频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RFID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在生产制造、销售流通、公共安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RFID技术以无线通信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为核心,利用射频信号空间传输特性,驱动电子标签电路发射其存储的唯一编码。标签结构简单,采用集成电路工艺设计,可以做到低成本大批量生产。
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和中间件等四部分构成。
从工作频率上来说,分为低频(9~13.5MHz)、中高频(13.56MHz)、超高频(300MHz~1.2GHz)和微波(2.45GHz~5.8GHz)。
从识别距离上来说,分为密耦合(0~1cm)、遥耦合(0~1m)和远距离系统(>1m)。
从能量供应上来说,射频标签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无源射频标签,其自身没有电源。因此,无源射频标签工作用的所有能量必须从阅读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取得。与此相反,有源的射频标签包含一个电池,为微型芯片的工作提供全部或部分能量。
从数据传输技术上来说,分为电感耦合、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及表面声波技术。
随着阅读器识别距离的增大,其辐射区域内的标签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发生冲突的几率也随之成倍增加。对于工作在超高频(UHF)和微波(MF)频段的RFID系统,由于采用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技术,其识别距离一般较长,因此在其大半径辐射区域内的发生多标签冲突的机率很大,如何选取合适的防冲突方法是提高RFID系统工作性能的关键所在。
RFID系统中的防冲突问题实质上就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路存取问题。解决多路存取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频分多路(FDMA)、空分多路(SDMA)、码分多路(CDMA)以及时分多路(TDMA)。对于无源标签,由于其标签结构简单且能量供应低,不适合做复杂的信号处理运算,因此防冲突的重点应放到读写器上。
CDMA方式主要基于扩频通信技术,但由于其通信频带及技术的复杂性,很难在RFID系统中应用。FDMA是把若干个使用不同载波频率的传输通路同时提供给用户,要求读写器针对不同频率要有不同接收通路,成本很高,因此只能在一些特定场合得到应用。TDMA方式主要是基于ALOHA的方法和基于树形的方法以及一些改进方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这些方法只是利用了标签的唯一编码,没有利用标签在空间的分布信息,如标签反射信号的角度,标签的疏密程度以及距离读写器的远近等等,因此其防冲突性能受到很大限制,吞吐率并不高。
专利200610123995.6中公开了一种RFID阅读器智能天线系统,采用在读写器上使用相控阵天线作为电子控制的定向天线,使天线的方向图依次对准作用范围内不同的标签,从而实现依次识别,避免冲突的发生。但由于其波束方向和网络参数都是固定的,所以灵活性差,时间延迟较长,识别盲区较多,识别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能够充分利用标签的空间信息,具有高防冲突性能的射频识别方法。该方法将自适应天线同RFID系统相结合,通过软件无线电算法控制多波束参数,实现多路同时读取,达到防冲突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空分多址的防冲突射频识别方法,用于阅读器通过天线阵列识别分布在其识别范围内的多个标签,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根据天线阵列的分布特征,计算天线阵列中各个天线阵元所发射的信号的幅值加权系数,形成多个发射波束方向;再按照所确定的多个发射波束方向,控制天线阵列的各个天线阵元发射射频信号,并对接收到的各个标签的反射信号进行识别,从而获取标签的空间分布状况;最后根据标签的空间分布状况,确定不同的防冲突射频识别策略,调整由各个发射波束的波瓣宽度、数量、方向以及强度,控制天线阵列的各个天线阵元发射射频信号,并对接收到的各个标签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分离出各个波束方向的反馈信号,读取分布在各个波束方向里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标签所反射的标识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23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高韧高流动性滚塑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镁合金熔炼阻燃保护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