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筋笼护筒在淤泥层地质条件下处理钻孔桩塌孔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50549.6 | 申请日: | 2008-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5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 发明(设计)人: | 冯永刚;程光荣;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纪 尚 |
| 地址: | 130033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笼护筒 淤泥 地质 条件下 处理 钻孔 桩塌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建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交通和城市建设领域,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建筑基础应 用非常广泛,例如:桥梁、房建基础等等。在某些特殊地质条件—如 淤泥质粘土层条件下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经常出现坍孔、扩孔等问 题,现有施工方法多为回填后再直接重新成孔或采用铁皮护筒,直接 成孔很难保证不出现二次塌孔,而采用铁皮护筒造价高,且易出现大 方量扩孔,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
提供一种钢筋笼护筒在淤泥层地质条件下处理钻孔桩塌孔方法, 它保证坍孔位置土质的稳定性,防止由于冲击钻的较大振动和泥浆冲 刷带来土质松动,导致坍塌,做到了施工的连续性,加快施工进度。
本发明的方法是:
(1)探明坍孔位置和坍孔大小:根据钻孔记录计算坍孔前后的 深度,算出高差,乘以桩孔断面面积,计算出坍孔的方量。
(2)造壁:在孔内添加黏土球,用直径大一号的锥桶式钻头慢 速下冲,将黏土球粘贴在坍孔位置,循环使用此法,直到护壁造好, 黏土球用量大于坍孔方量。可相应将护壁造厚一些,待二次钻孔时钻 除。
(3)下护筒:测量出深度后对应制作比坍孔底部深度长约0.5-2 米的钢筋笼护筒,在钢筋笼外裹纤维织布制成护筒。当二次钻进深度 大于护筒长度时,调大泥浆比重,保护护壁。然后利用吊机下护筒, 吊装完毕后在井口用电焊将护筒固定。
(4)护筒与孔壁间的处理:再次添加一些黏土球进入护筒与孔 壁间的空隙,调大泥浆比重,缓慢钻孔,钻孔完成后停钻时间1小时 以上沉淀固定,然后按正常速度施工。
本发明对护筒的制造方案是:
在钢筋笼外裹纤维织布制成护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钢筋笼外裹纤维织布护筒制作简单,取材方便,保证了淤泥质粘 土层坍孔位置土质的稳定性,防止由于冲击钻的较大振动和泥浆冲刷 带来土质松动,导致坍塌,做到了施工的连续性,加快施工进度。与 原来的铁皮护筒相比,造价低,并能防止了大方量扩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护筒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护筒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1是主筋、2是箍筋、3是纤维织布。
实施例1
在淤泥质粘土层上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灌注桩深长9米,直径 5米,在离地表面6米处有坍塌。
(1)探明坍孔位置和坍孔大小:根据钻孔记录计算坍孔前后的 深度,算出高差,乘以桩孔断面面积,大概计算出坍孔的方量。
(2)造壁:在孔内添加直径2-10厘米黏土球,用直径大一号的 锥桶式钻头慢速下冲,将黏土球粘贴在坍孔位置,循环使用此法,直 到护壁造好,黏土球用量大于坍孔方量。可相应将护壁造厚一些,待 二次钻孔时钻除。
(3)下护筒:测量出深度后对应制作比坍孔底部深度长约1米 的钢筋笼护筒,在钢筋笼外裹纤维织布制成护筒。当二次钻进深度大 于护筒长度时,调大泥浆比重,保护护壁。然后利用吊机下护筒,此 时注意利用护桩确定桩基的中心位置,使护筒中心与之对齐,保证护 筒位置安放的准确。吊装完毕后在井口用电焊将护筒固定。
(4)护筒与孔壁间的处理:为保证护筒吊装顺利,安装后护筒 与孔壁间肯定会留有空隙,如不处理,泥浆将进入空隙浸泡护壁,长 时间浸泡后有可能再次坍孔。因此再次添加一些黏土球进入空隙,调 大泥浆比重,缓慢钻孔,钻孔完成后停钻时间1小时以上沉淀固定, 然后按正常速度施工。
钢筋笼外裹彩条纤维织布护筒,由一个孔径大于设计桩径且大于 钻头直径的钢筋笼,外面包裹彩条布制作而成。钢筋笼的长度和主筋 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主筋直径在Φ22以上。
根据钢筋具有良好的抗弯性、抗折性,能够较大限度的承受外界 压力,防止变形,起到固定的效果。彩条布有良好的防水性,韧性较 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05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原生污水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甲醚冷凝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