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苯胺/尼龙66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49563.4 | 申请日: | 2008-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0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亮;林新志;郭万涛;王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8L79/02 | 分类号: | C08L79/02;C08L77/06;C08G73/02;H01B1/12 |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符继超 |
| 地址: | 471039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苯胺 尼龙 66 导电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聚苯胺/尼龙66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分子导电材料因其特殊的功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在诸多的导电聚合物中,聚苯胺(PANI)因其原料廉价易得、制备简单方便、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及化学稳定性,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的导电聚合物。但是,聚苯胺综合力学性能差、难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流变性能不良和耐热性差等缺点使其难于采用传统成型加工方法进行加工,这就严重妨碍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如何改进聚苯胺的加工性能是促进聚苯胺实用化的关键。
通过溶液共混改性技术将聚苯胺和其它高聚物复合,利用其它高聚物基材优异的机械物理性能,可以获得具有多种功能性的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克服了聚苯胺加工性差的缺点,大大拓展了聚苯胺的应用领域。但传统的溶液共混法需要先前期制备好聚苯胺,然后再选用溶剂将其和高聚物复合,或者聚苯胺的掺杂和共混分步进行。这不但复合工艺复杂,而且聚苯胺在高聚物基体中的分散也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对复合产物的导电性有较大影响。
尼龙66是聚酰胺类的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如强度高,刚性好、抗冲击、耐磨等,而且原料易得,成本低,是一种广泛应用到工业、服装、装饰、工程塑料等各种领域的材料。但聚苯胺/聚酰胺类复合材料的专利报道较少,目前仅有利用干/湿法纺丝技术制备导电纤维的报道,如专利CN1316554报道的聚苯胺/聚酰胺导电纤维的制备,专利CN1261929报道的防静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工艺复杂,对设备要求高,而且电导率普遍偏低,应用领域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聚苯胺/尼龙66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低成本且具有高导电性。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聚苯胺/尼龙66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含四个步骤,各步骤分述如下:
I.将100~300毫升、浓度为75%~90%的甲酸溶液倒入反应装置中,加入5~8克尼龙66,机械搅拌4~5h,至尼龙66全部溶解为止;
II.将经过二次减压蒸馏所得的分析纯苯胺单体3~5毫升加入上述溶解物中,在一定条件下机械搅拌15min;
III.将过硫酸铵2.5~7.5克缓慢加入到步骤(II)中,过硫酸铵和步骤(II)中苯胺的摩尔比控制在1∶1,在一定条件下机械搅拌4~8小时;
IV.将步骤(III)得到的墨绿色混合液倒入成型装置中,在40~70℃烘箱中烘干12~48小时,干燥后即得聚苯胺/尼龙66导电复合材料。
所述的聚苯胺/尼龙66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一定条件是指冰水浴、通过饱和食盐水温度为-5~-25℃的冰盐浴、液氮、常温中的任一种。
由于采取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越性: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而高效,所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为改善聚苯胺的加工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I.将100毫升纯甲酸溶液倒入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7克尼龙66,机械搅拌5小时,至尼龙66全部溶解。
II.将经二次减压蒸馏的分析纯苯胺单体3毫升加入,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冰盐浴(-15℃)预冷15分钟。
III.将过硫酸铵7.5g缓慢加到三口烧瓶中,冰盐浴机械搅拌反应6小时。
IV.将步骤(III)得到的墨绿色混合液倒入蒸发皿中,在60℃烘箱中烘干24小时,干燥后即得PANI/PA66复合膜材料。
实施例1的测试结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95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