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耐腐蚀传热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9550.7 | 申请日: | 2008-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1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定才;范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28F1/30 | 分类号: | F28F1/30;F28F1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欣棠;张国文 |
地址: | 451191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腐蚀 传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热管,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管内流动介质具有腐蚀性流体的高效耐腐蚀传热管,可以应用于石油化工、空调制冷和海水淡化等领域。
技术背景
换热器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海水淡化、空调制冷、航空航天等工业技术领域。如对于空调制冷行业,换热器的传热管内部的流动介质通常为水,管外侧为制冷剂。管材一般采用导热系数大的紫铜。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管内流动介质为腐蚀性较强的流体(如海水),紫铜管就难以满足需要,这时需要采用合金材料来制作传热管。合金材料的导热系数大多远小于紫铜,用其制作的强化管的传热系数只有紫铜管的1/2到1/3。导致传热系数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低导热材料翅片的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以上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既可以耐腐蚀,又具有较高传热系数的高效耐腐蚀传热管。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高导热材料管轧制在低导热材料管外,低导热材料管内部是和腐蚀性流体接触的耐腐蚀的材料,高导热材料管外加工成各种类型的翅片,事先将高导热材料管和低导热材料管两接触表面进行抛光处理,然后将高导热材料管通过拉伸与内管紧密接触,最后在轧制高导热材料翅片的过程中又进一步使两种材料间的缝隙减小,从而使接触热阻减小。
高导热材料管为紫铜管或黄铜管或铝合金管。低导热材料管为铜镍合金管。
与现有低导热材料强化管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或优点:
(1)高效耐腐蚀传热管的耐腐蚀性能与低导热材料强化管一致;
(2)高效耐腐蚀传热管的总体传热性能高于低导热材料强化管;
(3)用高效耐腐蚀传热管组装的换热器可以节省材料消耗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A-A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2,将高导热材料管2轧制在低导热材料管1外,高导热材料管2外加工成各种类型的翅片3,事先将两接触表面进行抛光处理,然后将高导热材料管2通过拉伸与内管紧密接触。本发明涉及一种既可以耐腐蚀,又具有较高传热系数的高效传热管,具体技术方案是:将高导热材料管(如紫铜管)轧制在低导热材料管外,内部和腐蚀性流体接触的仍然是耐腐蚀的材料,管外是导热系数很大的材料,加工成各种类型的翅片,其翅片的效率很高,从而提高传热管的总体换热性能。高导热材料管2为紫铜管或黄铜管或铝合金管。低导热材料管1为铜镍合金管。
高效耐腐蚀传热管在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是两种材料之间的紧密接触,处理不当会导致接触热阻很大,反而不能有效提高其传热性能。解决办法是:将两接触表面进行抛光处理,然后将高导热材料管通过拉伸与内管紧密接触,在轧制高导热材料翅片的过程中又进一步使两种材料间的缝隙减小,从而使接触热阻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工学院,未经中原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95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