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型双控——二用一备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9532.9 | 申请日: | 2008-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1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姜信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71009***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型双控 二用一备 系统 控制 方法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自动控制技术领域,主要提出的是一种组合型双控——二用一备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当今在电气自动控制技术领域中,通用工业控制器诸如交流变频器、软启动器等的广泛应用已经达到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在工业控制中设备常采用几用几备工作方式,二用一备系统是最常见的方式。控制器同功率地匹配(1∶1匹配)于控制对象(受控设备)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法则。例如制造一个由3台160KW电机组成的二用一备交流变频控制系统,按现有技术方案无外乎2种:其一控制器选用3个同功率(160KW)的变频器分别对3台160KW水泵电机实施控制,作为1/3的控制系统处于闲置备用状态;其二是用1个2倍功率(320KW)变频器分别对2台160KW电机实施一拖二控制,再用1个同功率(160KW)变频器分别对1台160KW水泵电机实施控制。以上方案的思维核心是控制器与控制对象的功率为1∶1匹配,在上例系统中不管控制对象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在硬件的投资上都要为其配置变频控制器(容量),即变频控制器(容量)不是按照正常工作设备配置而是按照工作和备用的设备总量配置的,从而造成控制器硬件投资上的某种闲置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是提出一种组合型双控—二用一备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器。使其只对处于工作状态的控制对象配置控制器,以最少的控制器用于工作的设备,实现任意组合的工作-备用状态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控制器的数量和容量,降低控制器硬件投资成本。
本发明实现上述方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主回路和控制回路将2个控制器(VF1、VF2组合起来,实现对3个控制对象M1-M3的二用一备状态的控制。
本发明控制器由主回路及控制电路组成,主回路设置2个控制器VF1和VF2,VF1的输出分别经过交流接触器KM1的主触点连接控制对象M1、经过交流接触器KM13的主触点连接控制对象M3;VF2的输出分别经过交流接触器KM2的主触点连接控制对象M2、经过交流接触器KM23的主触点连接控制对象M3。
本发明旨在只给处于工作状态的控制对象配置控制器,以最少的控制器用于当前工作状态的控制对象。主要适用于中、小功率二用一备系统的控制场合,通过主回路和控制回路将2个控制器VF1和VF2组合起来,实现对3个控制对象(M1-M3)任意组合成二用一备状态的控制。其中控制器VF1和VF2为通用工业控制器(如交流变频器、软启动器等);控制对象为电动机等设备。将2个控制器(例如2个交流变频器)VF1、VF2组合起来,实现对3个控制对象(例如3台电机)M1-M3的二用一备状态的控制。VF1和VF2共同拥有同一个控制对象M3,在控制电路的逻辑控制下,实现两个VF1和VF2之间控制逻辑的连锁互锁。使其具有三种工作组合状态切换控制:(1)1-2组合:M1(VF1控制)和M2(VF2控制)工作状态,M3备用(脱离VF1和VF2);(2)1-3组合:M1(VF1控制)和M3(VF2控制)工作状态,M2备用(脱离VF2);(3)2-3组合:M2(VF2控制)和M3(VF1控制)工作状态,M1备用(脱离VF1)。实现了任意组合的工作-备用状态控制。每一台设备都有可能成为工作和备用两种状态,任意2个设备只有在工作时才能享用控制器,处于备用状态时即脱离控制器。本系统还具备一用一备、二用二备的功能;通过配置组合使其实现用N个控制器对N+1个以上控制对象的各种工作-备用状态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控制器的数量和容量,杜绝控制器的闲置和浪费。本发明具有最大限度地减少控制器硬件投资成本的突出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施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95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