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填充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8989.8 | 申请日: | 200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9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施治国;冯钰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56 | 分类号: | G01N30/56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荣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填充 毛细管 色谱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填充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色谱作为一种常规的分析方法和分离手段,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部门和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色谱因能够提供各种有效的信息,如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各组分的含量等等,而广泛应用于工厂质检系统。作为一种分离手段,色谱常用来分离那些难于用其他方法分离的、高附加值的产品。但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色谱则存在耗溶剂量大,污染环境等缺陷,在仪器小型化、芯片化的今天,传统的色谱也正逐步向微柱色谱,电色谱,电泳的方向发展。其中电色谱由于兼具色谱的高选择性和电泳的高柱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目前电色谱柱主要有四种,开管柱、整体柱、颗粒填充柱和纤维填充柱。开管柱的制备方法简单,只需在毛细管管壁涂上一层固定相,但由于其相比过小,使用时很易造成样品超载;同时表面涂上一些难电离的功能团后,毛细管表面硅羟基被屏蔽,电渗流很小,用于样品分离分析耗时较长,不利于快速分析。整体柱制备方法也较简单,它主要采用将反应物灌装到毛细管中直接反应所得,虽然方法较简单,但该类柱的合成对技术要求很高,中间处理过程较复杂,柱成品率不高。颗粒填充柱实际是将传统的球形色谱填料灌装到毛细管中而成,包括柱塞的烧制,填料的填充等步骤。此种类型柱能够提供高的相比,但由于制备过程繁琐,技术性很强,同时由于难于克服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气泡问题,极大限制了其发展。纤维填充柱是将纤维直接装填到毛细管中,纤维填充柱与颗粒填充柱相比,装填难度小,实际应用方便,不会引起气泡、断流等问题,而与开管柱相比,又能提供较高的相比,因此,在电色谱领域有着潜在的、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纤维填充柱的装填方法落后,往往采用硬质丝线拴在纤维一段,然后将其导入毛细管中。这种装填方法原始落后,无法实现纤维在细内径毛细管(<100μm)内的填充,目前常用的纤维填充毛细管柱内径往往大于250μm,这极大的影响了纤维填充电色谱柱柱效的提高,制约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纤维填充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能实现纤维在内径为10-500μm毛细管内的填充。
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纤维插入到毛细管的一端中,在纤维与毛细管连接端输送流体润滑,毛细管另一端与真空泵连接,施加真空将纤维抽引进入毛细管中,实现纤维在毛细管内的填充,即制得纤维填充毛细管电色谱柱。
所用的润滑流体为极性溶剂,包括甲醇、丙酮或水等极性溶剂。填充所用纤维为石英纤维、玻璃纤维或表面键合功能团的纤维,且填充纤维的直径为5-450μm,长度为1cm-50cm。组成毛细管电色谱柱的毛细管是熔融石英毛细管或聚醚酮(PEEK)毛细管或金属毛细管或内表面键合功能团的毛细管,毛细管内径为10-500μm。
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所需材料易得,能方便地纤维填充毛细管电色谱柱。
具体实施方式
将直径为5-450μm,长度为1cm-50cm的石英纤维、玻璃纤维或表面键合功能团的纤维插入到毛细管的一端中,在纤维与毛细管连接端输送甲醇、丙酮或水等极性溶剂,毛细管另一端与真空泵连接,施加真空,在真空泵的抽引下,甲醇、丙酮或水等润滑流体向毛细管内移动,同时带动纤维移动,逐渐将纤维装填至毛细管中,即制得纤维填充毛细管电色谱柱。
其中所用毛细管是内径为10-500μm的熔融石英毛细管或聚醚酮(PEEK)毛细管或金属毛细管或内表面键合功能团的毛细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89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