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醚改性型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8056.9 | 申请日: | 2008-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3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马保国;谭洪波;李亮;张慢;吕国玉;何向全;许红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4/32 | 分类号: | C04B24/32;C04B24/20;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0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氨基 磺酸盐减 水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聚醚改性型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众所周知,在水泥拌合物作业时,为使操作省力有效,且早期脱模以缩短工 期,要求水泥拌合物具有高流动性,有效抑制坍落度的损失。目前我国的混凝土 减水剂以萘系和蜜胺系为主流产品,这类产品的水泥拌合物工作性不好,存在减 水率不高、坍落度损失大的问题。而氨基磺酸盐由于性价比较低,大多作为辅助 外加剂使用,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目前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以其优良的分散 性和分散保持性能,以及对水泥良好的适应性被广泛接受。
从其作用机理方面分析,聚羧酸减水剂主链上接枝活性基团,如羧基、羟基、 磺酸基等来提供静电斥力,亲水极强的聚氧乙烯醚提供空间位阻效应,既有利于 提高混凝土流动性,又有利于坍落度保持性。而与萘系减水剂相比,相同条件下 聚羧酸减水剂的ξ明显小于萘系,但是其分散能力明显好于萘系。可见,在聚羧 酸减水剂分子结构中,决定其性能的主导官能团为亲水极强的聚氧乙烯醚。
但是聚羧酸系减水剂主要采用乙烯基单体共聚,成本较高。受国际化工市场 的影响,其主要原材料的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价格上涨,其原材料成本涨幅接 近1300元/吨。目前价格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本发明采用成本的较低的甲醛、对氨基苯磺酸盐代替乙烯基单体,同时接枝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主导官能团聚氧乙烯醚,缩聚反应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减水剂, 从而保证了性能,又降低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减水剂减水率不高、坍落度损失过快、成本较高、 性价比较低的缺点,提供一种聚醚改性型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及制备方法,该减水 剂性能稳定、反应条件容易控制,易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聚醚改性型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其结构式为:
式中:m=4~35、n=10~100、k=20~150。
上述聚醚改性型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合成方法,包括:
第一步:以甲苯作为溶剂,并在110~120℃甲苯回流条件下,对氨基苯磺 酸钠与聚氧乙烯醚反应8~10h, 脱水生成大单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式中:m=4~35;
上述反应中,与摩尔比为(1.05~1.15)∶1。
第二步:调节苯酚与大单体溶液pH=9.5~12.5,控制温度 70~90℃,1~1.5h内滴加甲醛再控制pH=7.5~9.5,保温2.5~ 4.5h,中和pH=7,得到聚醚改性型氨基磺酸盐减水剂。
式中:m=4~35;
n=10~100;
k=20~150;
上述反应中,苯酚与大单体质量比为(0.5~1.5)∶1;甲醛为苯酚和大单体 总质量的1.1~2.5倍。
本发明采用成本较低的甲醛、对氨基苯磺酸盐代替现有聚羧酸系减水剂中的 乙烯基单体,同时接枝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主导官能团聚氧乙烯醚,缩聚反应合成 高分子聚合物减水剂,从而保证了性能,又降低了成本。本发明合成的减水剂掺 量为1%时,减水率可达25%以上,2h坍落度不损失,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 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减水剂的红外图谱;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减水剂的红外图谱;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减水剂的红外图谱。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与(m=35)摩尔比为1.05∶1,甲苯为反应 物总量的50%,加热到120℃,甲苯回流,反应8h,冷却,除去甲苯,得到大 单体。苯酚与大单体质量比为0.7∶1配成水溶液(质量分数为50%),甲醛为苯 酚和大单体总质量的1.5倍;调节溶液pH=9.5,温度控制70~90℃;缓慢滴加 甲醛,1~1.5h滴完;滴完后调节pH=8,保持温度80~90℃3h左右,再自然冷 却,调节pH=7,得到本发明的减水剂。该减水剂对水泥有较好的分散效果,掺 量为1%时,水泥净浆流动度可达到280mm,1h基本不损失,减水率达到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80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