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理要素实例符号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7723.1 | 申请日: | 200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1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霖;朱海红;梅洋;应申;王红;尹章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9/00 | 分类号: | G09B2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冯卫平;程祥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理 要素 实例 符号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理要素实例符号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可视化是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是用户与地理信息交互的窗口。地图作为一种主要的地理信息可视化形式已经具有上千的历史,现代地图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系统化的地图符号表达、综合概括得到的一览性,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表达的科学手段。因此,地理信息的地图表达功能已经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必备功能之一。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地图制图软件主要通过地图符号库模块来完成地理信息的符号化表达。首先建立一套地图符号库,将地理要素类与相应的地图符号关联起来,在实现地理信息的符号化时,根据要素与符号之间的对照表找到相应符号,利用符号库的绘制功能对地理要素进行符号化表达,在完成所有地理要素的符号化之后就实现了地理信息的地图表达,其结果可以在显示设备上显示,也可以输出成纸质地图。但是,这种基于地图符号库的地理信息符号化方法只是从地理信息的类别上进行了区分,没有进一步区分同类地理信息中不同要素个体实例的差别,例如:使用相同宽度的蓝色实线来绘制常年河就无法将不同河流在长度和级别上的差异形象地表达出来,降低了地理信息的传输准确性。此外,目前的地理信息符号化方法仅限于单个地理要素的符号化,忽略了地理信息之间空间关系和属性关系的合理表达,例如在绘制虚线道路的相交关系时,现有的GIS可视化会以同样的虚线图式符号来符号化所有的道路,这样就会出现虚部相交的情况,降低了该相交处可视化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了读图者对交点的判读。因此,针对现有GIS可视化中的符号化方法的不足,将GIS可视化从单纯对地理要素符号化转变成顾及地理要素个体实例特征及相互关系的地图化表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适应特点的地理要素实例级的符号化方法,能够自动计算出映射参数值,并将地图符号模板映射为适应地理要素实例特征及相互关系表达需要的地图符号实例,从而实现比现有GIS可视化更精细的、能够反映地理要素实例细节特征及关系的地图化表达。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定义地图符号模板,地图符号模板由基本图元类型及其配置参数组成,建立地图符号模板到地图符号实例的映射模型,映射模型的映射关系由映射方式和相应映射参数表达;
步骤2,对地理要素类的所有地理要素实例进行分析,根据每个地理要素实例的特征及其与其它地理要素实例的关系确定其对应映射参数值;
步骤3,按照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映射参数值将地图符号模板映射为适应地理要素实例特征和关系表达的地图符号实例。
步骤4,按照地图符号实例符号化地理要素实例。
而且,基本图元类型包括椭圆、圆弧、扇形、三角形、矩形、折线和多边形,配置参数包括重复配置、定点配置、可否变形和可否伸长。
而且,所述映射方式包括平移变换、缩放变换、旋转变换、错切变换、相位变换和折线宽度渐变变换。
而且,在步骤2中,
对于具有方向的点状地理要素实例,确定该要素实例的方向,根据方向来设置对应地图符号模板的旋转变换参数值;
对于水系要素中的常年河要素类,确定该类要素实例的长度、等级及其所属的上下游、主支流关系,根据这些属性值设置对应地图符号模板的折线宽度渐变变换参数值;
对于用虚线符号表达的地理要素实例,根据地理要素实例的长度与虚线符号的重复基本图元长度求余的值来设置对应地图符号模板的相位变换参数值。
而且,在步骤3中,
对于具有方向的点状地理要素实例,根据旋转变换参数值将地图符号模板进行旋转变换,得到表达对应有向点符号的地图符号实例;
对于水系要素中的常年河要素类,根据折线宽度渐变变换参数值将地图符号模板进行宽度缩放变换,得到表达对应渐变线状符号的地图符号实例;
对于用虚线符号表达的地理要素实例,根据相位变换参数值对地图符号模板中表达虚线符号的重复基本图元进行相位变化,使得沿中心线方向配置的重复基本图元在首末端点处是实部绘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77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