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功耗双电容驰张型CMOS振荡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47183.7 | 申请日: | 2008-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7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飞;邹雪城;余国义;雷鑑铭;刘占领;唐仙;曾子玉;刘嘉;李高;邵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3K3/0231 | 分类号: | H03K3/0231;H03K3/012 |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曹葆青 |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耗 电容 驰张型 cmos 振荡器 | ||
1、一种低功耗双电容驰张型CMOS振荡器,包括双电容电路(1)和RS触发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比较电路(3),比较电路(3)由比较器和D触发器构成,双电容电路(1)的二个输出端分别接比较器的二个同相输入端INP1、INP2,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INN接参考电压Vref,比较器的输出端Cout接D触发器的触发沿,D触发器的二个输出端Q1、Q1~分别接RS触发器的二个输入端R、S,RS触发器的二个输出端Q2、Q2~分别接双电容电路(1)的二个输入端,D触发器的其中一个输出端Q1~作为总输出端Vou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功耗双电容驰张型CMOS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器包括偏置电路(4)、NMOS管MN7、MN8、MN9、MN10和MN12,以及PMOS管MP7、MP8和MP10;
偏置电路4包括NMOS管MN11和PMOS管MP11;NMOS管MN11的栅极、漏极与PMOS管MP11的漏极共连,源极接地;PMOS管MP11的栅极接比较器的输入偏置电压VB,源极接电源电压VDD,漏极接NMOS管MN11的漏极;
NMOS管MN7、MN8和MN9的栅极分别作为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INN、同相输入端INP1和INP2;它们的源极共连,接在NMOS管MN12的漏极;NMOS管MN7的漏极接PMOS管MP7的漏极,NMOS管MN8和MN9的漏极共连,接在PMOS管MP8的漏极;PMOS管MP7和MP8的栅极与PMOS管MP7的漏极共连,接在NMOS管MN7的漏极;它们的源极共连,接在电源电压VDD上;PMOS管MP8的漏极接NMOS管MN8和MN9的漏极;PMOS管MP10的栅极接PMOS管MP8的漏极,源极接电源电压VDD,漏极作为比较器的输出端Cout;NMOS管MN12和MN10的栅极共连,接NMOS管MN11的栅极;它们的源极也共连后接地;NMOS管MN12的漏极接NMOS管MN7的源极,NMOS管MN10的漏极接比较器的输出端Cou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功耗双电容驰张型CMOS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比较器电路包括偏置电路5、NMOS管MN20、MN21、MN22、MN23、MN24和MN26,以及PMOS管MP21、MP22、MP23和MP24;偏置电路(5)包括PMOS管MP25和NMOS管MN25;PMOS管MP25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DD,栅极接比较器的输入偏置电压VB,漏极接NMOS管MN25的漏极;NMOS管MN25的源极接地,栅极、漏极和PMOS管MP25的漏极共连;NMOS管MN21、MN22和MN20的栅极分别作为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INN、同相输入端INP1和INP2;它们的源极共连,接NMOS管MN26的漏极;NMOS管MN21的漏极接PMOS管MP21的漏极,NMOS管MN22和MN20的漏极共连,接PMOS管MP22的漏极;NMOS管MN26的栅极接NMOS管MN25的栅极,源极接地,漏极接NMOS管MN21的源极;NMOS管MN23和MN24的源极共连,接地;栅极与NMOS管MN23的漏极共连,接PMOS管MP23的漏极;NMOS管MN24的漏极作为比较器的输出端Cout;PMOS管MP21的栅极、漏极与PMOS管MP23的栅极共连,接NMOS管MN21的漏极;它们的源极共连,接电源电压VDD;PMOS管MP23的漏极接NMOS管MN23的漏极;PMOS管MP22的栅极、漏极与PMOS管MP24的栅极共连,接NMOS管MN22的漏极;它们的源极也共连,接电源电压VDD;PMOS管MP24的漏极接比较器的输出端Cou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718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