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白栓菌的人工培养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6969.7 | 申请日: | 200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5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汪鋆植;邹坤;王星琴;段朝鸿;邓高;危敏;龙代凯;张亚雄;程凡;郭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61K36/06;A61P37/04;A61P35/00;A23K1/16;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白 人工 培养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白栓菌的人工培养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大白栓菌在制备增强免疫力 功能的药物、制备抗肿瘤的药物、制备促生长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大白栓菌Trametes lactinea(Berk.)Pat.是一种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栓菌属的大型真菌, 生于阔叶树木材上。在亚洲各国广为分布有,但国内外对大白栓菌的研究极少,特别是在 人工纯化、培养以及用大白栓菌或其提取物在制备增强免疫力功能的药物、抗肿瘤的药物、 促生长的药物中的应用未见详细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白栓菌的人工纯化、培养的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是提 供大白栓菌在制备增强免疫力功能的药物、制备抗肿瘤的药物、制备促生长的药物中的应 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一种大白栓菌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
菌种的纯化
a、培养基配制:
先将梨木屑用水加热提取得梨木汁,将玉米粉、石膏和白糖以按35g∶2g∶1g混匀,然 后加入梨木汁700ml,即每700ml梨木汁中混合有玉米粉35g、石膏2g和白糖1g;再加入 物料重量2%琼脂,搅拌均匀后加热至沸,0.1-0.15MPa蒸汽高压灭菌30min;
b、平板的制作及接种:
培养皿各趁热倒入培养基,冷却后即得平板,于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接种,将野生大白 栓菌菌丝放到75%酒精中冲洗,然后剪碎放入装有无菌水的小三角瓶中,充分摇匀制成孢 子悬浮液后涂布到平板上;
c、菌体培养:
置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0h,培养皿中分别长出了2-4个菌落,通过电子显微镜 镜检,确定了大白栓菌;
d、菌种的斜面保藏:
向玻璃试管中趁热倒入培养基,包扎平放,冷却后即成斜面;c步骤中培养皿中的各 个菌落于无菌操作台上分别接种到试管中,28℃恒温培养72h,挑选上述生长良好的试管 斜面菌种于冰箱中冷冻保藏;
固体培养基培养
e、固体培养基的制备:
以重量份计:梨木屑40-70,玉米粉10-40,石膏1-3和白糖1-3混合制固体培养基,将 经过纯化的大白栓菌置于培养基内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白栓菌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固体培养基中各 组分以重量份计为:梨木屑70,玉米粉35,石膏2和白糖1。
3、一种大白栓菌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
菌种的纯化
a、培养基配制:
先将梨木屑用水加热提取得梨木汁,将玉米粉、石膏和白糖以按35g∶2g∶1g混匀,然 后加入梨木汁700ml,即每700ml梨木汁中混合有玉米粉35g、石膏2g和白糖1g;再加入 物料重量2%琼脂,搅拌均匀后加热至沸,0.1-0.15MPa蒸汽高压灭菌30min;
b、平板的制作及接种:
培养皿各趁热倒入培养基,冷却后即得平板,于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接种,将菌丝放到 75%酒精中冲洗,然后剪碎放入装有无菌水的小三角瓶中,充分摇匀制成孢子悬浮液后涂 布到平板上;
c、菌体培养:
置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0h,培养皿中分别长出了2-4个菌落,通过电子显微镜 镜检,确定了大白栓菌;
d、菌种的斜面保藏:
向玻璃试管中趁热倒入培养基,包扎平放,冷却后即成斜面;c步骤中培养皿中的各 个菌落于无菌操作台上分别接种到试管中,28℃恒温培养72h,挑选上述生长良好的试管 斜面菌种于冰箱中冷冻保藏;
液体培养基培养
e、液体培养其的制备:
将梨木屑70g水煮1.5h后过得到的梨木汁;将得到的梨木汗与滤玉米粉35g,石膏 2g和白糖1g和混合并加自来水稀释至700ml,梨木汁用量为5g/100ml,用玻棒搅拌均匀 加热至沸,最后用0.1-0.15MPa蒸汽高压灭菌30min得到液体培养基;
f、三角瓶装入适量培养基灭菌后,于无菌操作台上接种,28℃恒温培养10d天得到 大白栓菌。
大白栓菌在制备增强免疫力功能的药物中的应用。
大白栓菌在制备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69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