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蝶形通道有芯感应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6950.2 | 申请日: | 200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4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毛斌;蒋桃仙;陶金明;张如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1 | 分类号: | B22D4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3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蝶形 通道 感应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中间罐特别是现有中间罐增装的蝶形通道有芯感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铸中间罐的加热装置由下列构件组成:它是由两条平行的直线耐火材料通道、口字形铁芯和单线圈、一个方形无底防护套、空冷系统组成的加热装置;各构件按下列方式连接或组合:整个装置安装在中间罐与钢水包浇注口的中间,方形无底保护套安装在中间罐的后面的中部,在保护套的左右两侧靠近中间罐的底部埋设两条直线形耐火材料通道,加热器的铁芯跨于保护套和中间罐部分壳体,有线圈的一侧置于保护套内,无线圈的一侧置于中间罐外。
其工作过程是:当加热器的线圈馈给单相交流电后,在闭合的口字形铁芯中激发交变的磁通,交变的磁通就在与铁芯匝链的钢水和中间罐壳体中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在通道中钢水内感生焦耳热,从而加热钢水,同时也在中间罐壳体中也产生焦耳热。
它有下列不足:加热功率受限、设备结构庞大,不利于推广应用。其原因是:由于结构制约加热通道较短;由于部分中间罐壳体与铁芯匝链需作绝缘处理;由于单线圈,限制了加热功率的增加;由于采用了空气冷却,不仅冷却效率低而且设备也庞大;由于整个装置安装在中间罐与钢水包浇注口的中间,也致使整体结构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加热通道短、加热功率受限、中间罐壳体易于电绝缘;空冷却设备及整体结构庞大的不足,提供一种蝶形通道有芯感应加热装置,它具有加热通道长、加热功率大、水冷却效率高、加热装置体积小,适合中间罐特别是现有中间罐的技术改造,该装置能整体拆装,维修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蝶形通道有芯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碟形通道20、∏形铁芯11、双线圈8、长方形轭铁9、两个方形或圆形无底非磁不锈钢保护套19、挡墙4、水冷却系统以及电控系统,上述构件的连接关系和相对位置是:
挡墙4位于中间罐3内;蝶形通道20安装在箱体17内靠近中间罐3的底部,其中间主通道12与挡墙4相通,两个侧通道13与中间罐3相通;两个方形无底非磁不锈钢防护套19,固定在长方形轭铁9上;装有双线圈8的∏形铁芯11跨装在两个方形无底防护套19内,其上部与箱盖16连接,其下部与长方形轭铁9相连接;箱盖16与箱体17连接,箱体17与长方形轭铁9相连接,箱体空隙处填充耐火材料18;D形迴形冷却管15分别安装在∏形铁芯11及不锈钢保护套19上,并与冷却水源连通;线圈8与电控系统相连接。
以上构件除冷却水源和电控系统外都是装在箱体17内;箱体17装在中间罐3的钢包档墙4的后面。
如上所述的蝶形通道有芯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护套19由两只凹形套体连接而成,在其接缝处用电绝缘材料隔开;在其上布置D形迴形冷却管15。方形无底防护套19既用于防护加热器,又用于中间罐罐体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的蝶形通道有芯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线圈8由铜管绕制,管中直接通优质去离子水冷却;在∏形铁芯11迭片中间嵌上若干块铜板,以加强铁芯内部向外传热。
有益效果:该装置为中间罐提供外部热源,补偿连铸过程中的热损耗,实现连铸过程的低过热度恒温浇铸,借此提高连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它具有加热通道长、加热功率大、水冷却效率高、加热装置体积小,适合中间罐特别是现有中间罐的技术改造,该装置能整体拆装,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蝶形加热装置与中间罐、挡墙连接方式及安装位置。
图2是图1中碟形加热器1的原理图。
图3是碟形加热器1中钢水感应电流示意图。
图4是碟形加热器1中钢水流动示意图。
图5是蝶型加热装置1的1/4剖面,展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内部结构。
图6是感应加热装置的蝶形通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标记的说明:1-蝶形加热器,2-蝶形加热器与中间罐的连接位,3-中间罐(示意图),4-挡墙。
图2中标记的说明:5-磁通方向,6-感应线圈主电流,7-电源,8-线圈,9-轭铁,10-钢水中的感应电流方向,11-∏形铁芯。
图3中标记的说明:12-中间主通道,13-侧通道。
图4中标记的说明:14-钢水。
图5中标记的说明:15-迴形冷却管,16-箱盖,17-箱体,18-耐火材料,19-防护套,20-碟形通道。
图6中标记的说明:21-钢包长水口对应的位置。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69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