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酯薄膜屋顶防水隔热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46000.X 申请日: 2008-09-05
公开(公告)号: CN101666141A 公开(公告)日: 2010-03-10
发明(设计)人: 冯其高 申请(专利权)人: 冯其高
主分类号: E04D11/02 分类号: E04D11/02;E04D7/00;E04D5/00
代理公司: 南充三新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杜应龙
地址: 6384***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聚酯 薄膜 屋顶 防水 隔热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一般涉及一种防水保温技术,特别是一种专门用于屋顶的防水保温技术。

背景技术

屋顶防水,是一件极普遍而又艰难的事,目前人们普遍采用砼现浇,卷材,拒水粉末等材料防水,其中卷材使用较多,卷材的品种多样,卷材约占整个防水材料的80%,最先使用的卷材与基底的材料大都以沥青为主体,但其柔韧性,延伸率,抗拉强度和耐久、耐候性均不够理想,沥青油毡还会高温流淌,低温脆裂,施工时也不方便,用喷灯加热烤涂,用粘接剂粘接,而且施工时散发的强烈沥青味严重污染环境,易产生油烟和有毒气体。后来的卷材发展为塑料型防水卷材及橡胶型防水卷材,前者强度高,伸长率低,手感较硬,工艺简单,成本低,后者手感柔软,伸长率大,耐低温好,但工艺复杂,需经硫化处理,开发出的产品如“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橡塑共混防水卷材”,“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等,但卷材施工对基层平整度及含水率要求较高,基层含水率应控制在9%以下,否则易产生气泡、脱层、窜水等,但在现场条件下,很不容易做到。由于房屋具有热胀冷缩,不断产生形变,卷材通常用粘接的方法敷陈在建筑表面,经常变形容易拉裂卷材,形成漏水的裂缝,所以现行的卷材施工方法往往导致防水失效,加之现行国家政策逐渐规范,在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建材工业以调整结构、节能、节水、减少污染为重点,开发和推广新型建材及产品,限制化学合成,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防水材料生产和使用,因此在短期内不可能研制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可选择的卷材种类很少,所以也应该改变以卷材为主要的产品现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公知技术缺点,不需专门的卷材,施工方法简便,防水性能可靠的聚酯薄膜屋顶防水隔热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为:将需作防水处理的屋顶面打磨平滑,在上面敷陈至少两层聚酯薄膜,薄膜上面铺隔离层,隔离层上铺保护板。

采用上述方案,将聚酯薄膜层铺设在需作防水处理的屋顶面上,不需要将聚酯薄膜用沥青或粘接剂固定在屋顶面上,聚酯片铺设在建筑表面,形成松散结构,这样,无论建筑物本身如何变形,不会破坏防水层,解决了公知技术中防水材料易受损的情况,另外铺设时不受需作防水处理的建筑的条件限制,使施工容易进行,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一、将做好并达到养护期的屋顶面用工具打磨平滑,将所有的杂物或成颗粒状的物质清扫干净,

二、按照屋顶面积或其他需作防水处理的建筑结构的面积计算并剪裁聚酯薄膜,可用的聚酯薄膜种类很多,如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里包括高密度低压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等均可,本实施例用聚乙烯薄膜进行铺陈,层数为三层,

三、在聚乙烯薄膜铺陈上铺垫隔离层,可用作隔离层的材料很多,如砂,柔软的片状材料如纺织材料或纸制品,纺织材料如不纺布等,本实施例用砂层,在聚乙烯叠层上铺垫砂层,砂层厚度在1.5至2.5公分,本实施例的砂层为松散结构,如果对砂子稍作处理,如加入石蜡和硬脂酸,使其能相互粘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固定形状,但又不会形成尖锐颗粒刺伤薄膜层,也是可行的,这种主要用于有斜面的屋顶松散砂层不易保持形状的场合,经过这样处理的砂也为拒水材料。

四、铺保护板,本实施例铺设预制好的小板,小板为30×30×5(公分)的砼板,也可使用其它尺寸的砼板,小板之间用水泥砂浆勾缝,表面为美观起见也可铺设瓷砖,保护板也可用金属或塑料材质的片材形成屋顶,或用粘土,页岩烧制成的建筑材料如砖砌成屋顶。

本实施例用聚乙烯薄膜做防水材料,比采用卷材要节省很多,以目前市价为例,卷材15元/m2,可节省11.5元/m2,而且在做工上节省了不少成本,不需讲究施工条件、施工经济,按现有的造价,防水部分至少可节约14元/m2,按这样施工的屋顶,由于聚乙烯薄膜不见阳光,接触不到紫外线,因而不易老化受损,有资料显示可存放500年不坏,实际中经过这样防水处理的屋顶,很长期使用不会漏水,确实是一个优秀的防水处理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其高,未经冯其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60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