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棘轮机构双轮驱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5741.6 | 申请日: | 200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3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庆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庆能 |
主分类号: | B62M1/08 | 分类号: | B62M1/08;B62M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400四川省什邡市亭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棘轮 机构 双轮 驱动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动力传动技术领域,可以应用于人力、非人力轻型低速车辆驱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三轮、四轮人力驱动车辆,或者人力混合驱动车辆,或非人力驱动轻型低速车辆大多采用单棘轮机构单轮驱动结构。但单棘轮机构单轮驱动结构对车辆进行驱动时,前进推力不平衡,总是使车辆产生较大偏向。这样既不方便人员驾驶,也易使驾驶员疲劳。
发明内容
现有单棘轮机构单轮驱动结构主要弊端是,对车辆进行驱动时,使车辆产生较大偏向。如图1所示,棘轮机构3的内轮4与轴8刚性连接,轴8一端与车轮1刚性连接,轴8另一端与车轮2滚动连接,齿轮9与棘轮机构3的外轮7刚性连接。驱动时,在外力的作用下齿轮9转动,齿轮9带动棘轮机构3的外轮7转动,外轮7通过棘爪5、棘爪6的作用带动内轮4转动,内轮4带动轴8转动,轴8带动车轮1转动,车轮2被动转动。如此,驱动时车辆就向车轮2方向偏向。为了克服现行单棘轮机构单轮驱动结构的这些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棘轮机构双轮驱动结构,使车辆在驱动过程中产生偏向的问题缓减,增加骑乘人员的舒适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见图2、图3、图4所示,它由驱动轮22、驱动轮23、棘轮机构10、棘轮机构11、齿轮21、轴20组成。棘轮机构10的外轮18与驱动轮22刚性连接,棘轮机构11的外轮19与驱动轮23刚性连接,棘轮机构10的内轮12与轴20刚性连接,棘轮机构11的内轮13与轴20刚性连接,齿轮21与轴20刚性连接。驱动时,在外力的作用下齿轮21转动,齿轮21带动轴20转动,轴20带动内轮12、内轮13转动;内轮12通过棘爪14、棘爪16的作用带动外轮18转动,外轮18带动驱动轮22转动;同时,内轮13通过棘爪15、棘爪17的作用带动外轮19转动,外轮19带动驱动轮23转动。如此实现驱动轮22与驱动轮23两轮同时、同速驱动。外力不作用时,外轮18滑过棘爪14、棘爪16相对于内轮12作超越运动,外轮19滑过棘爪15、棘爪17相对于内轮13作超越运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结构简单的两个棘轮机构及其他部件与两个车轮按一定方式连接组合实现车辆双轮驱动,克服了采用单棘轮机构单轮驱动的车辆在驱动过程严重偏向问题,方便骑乘人员驾驶。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之单棘轮机构单轮驱动结构的结构原理简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简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驱动轮22、驱动轮23、棘轮机构10、棘轮机构11、齿轮21及轴20的装配关系半剖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全剖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简图。图6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驱动轮22、驱动轮23、棘轮机构10、棘轮机构11、齿轮24、轴25及轴26的装配关系半剖示意图。图7是图6的A-A全剖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简图。图9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驱动轮23、棘轮机构11及齿轮28的装配关系半剖示意图。图10是图9的A-A全剖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驱动轮22、棘轮机构10及齿轮27的装配关系半剖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A-A半剖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简图。图14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简图。图13是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例一,如图2、图3、图4所示,驱动轮22与棘轮机构10的外轮18刚性连接,驱动轮23与棘轮机构11的外轮19刚性连接,轴20的两端分别与棘轮机构10的内轮12、棘轮机构11的内轮13刚性连接,齿轮21安装于轴20的中部位置。外力作用齿轮21时,齿轮21转动,齿轮21带动轴20转动,轴20带动内轮12、内轮13转动;内轮12通过棘爪14、棘爪16的作用带动外轮18转动,外轮18带动驱动轮22转动;同时,内轮13通过棘爪15、棘爪17的作用带动外轮19转动,外轮19带动驱动轮23转动。如此实现驱动轮22与驱动轮23两轮同时、同速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庆能,未经黄庆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57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墙柱模板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三靶多支太阳能集热管镀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