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高层建筑外墙清洗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5501.6 | 申请日: | 200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2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湛世儒;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光 |
主分类号: | A47L11/38 | 分类号: | A47L11/38;B08B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610051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高层建筑 外墙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建筑外墙清洗机有关,特别与全自动高层建筑外墙清洗机有关。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筑也迅速朝高空中发展。高层建筑层出不穷。众多的电子产品在高层建筑内,产生了大量的静电,传存在建筑物的墙壁里,建筑物的外墙及玻璃受静电的影响吸附了大量的灰尘,天长日久,日晒、风吹、雨淋,外墙上留下了一道道污渍,既影响城市美观和市容,又损坏了建筑物。人们常采用的是一根绳和一块板吊人清洗的高危作业。目前上海普英特高层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载人擦窗机已广泛地应用到城市的高层建筑物上。这种擦窗机安全性好,人生有保障,但整机达数吨重,永久性地安装在建筑物顶层,并铺设轨道,靠移动机身将载人吊栏靠近外墙面,数个工人在吊栏上擦洗墙面、玻璃,故而投资大,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投资小,节能节水,成本低,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的全自动高层建筑外墙清洗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发明全自动高层建筑外墙清洗机,其特征是包括机板,装于机板上的电机座,装于电机座上的电机,电机输出轴一端穿过机板且其上装有大刷盘、小刷盘链轮、第一爬行动力输出链轮,第二爬行动力输出链轮,位于机板左、右端的分别通过小刷盘链轮传动机构受小刷盘链轮带动的左、右小刷盘,分别位于机板上、下部的分别受第一爬行动力链轮、第二爬行动力链轮带动的第一凸轮连杆机构、第二凸轮连杆机构,分别受第一凸轮连杆机构、第二凸轮连杆机构带动的能在机板上的第一平行滑槽、第二平行滑槽中滑动的且其两端有齿条的第一齿条摆杆、第二齿条摆杆,分别与第一齿条摆杆两端齿条啮合的铰接在机板上左端第一扇形齿、右端第一扇形齿,分别装在左、右端第一扇形齿铰轴上的左端第一爬升机构、右端第一爬升机构,分别与第二齿条摆杆两端齿条啮合的铰接在机板上的左端,第二扇形齿、右端第二扇形齿,分别装在左、右端第二扇形齿轮铰轴上的左端第二爬升机构、右端第二爬升机构,分别与左端第一爬升机构、右端第一爬升机、左端第二爬升机构、右端第二爬升机构连接的能沿钢绳向上爬行的第一爬升器、第二爬升器、第三爬升器、第四爬升器,分别与第一连杆凸轮机构、第二连杆凸轮机构配合的控制爬升器爬行停止的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
上述的爬升器中有受爬升机构带动的壳体,壳体内有锥形孔,与锥形孔相通的弹簧孔,弹簧底座与壳体螺纹连接,弹簧装在弹簧孔中,装于锥形孔中的与锥形孔配合的锲形线夹由两半锲形体组成,两半锲形体间形成与钢绳配合的锲形孔。
上述的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包括分别铰接在机板上的第一端与第一、第二连杆凸轮机构上的第一凸轮、第二凸轮配合的第一离合臂、第二离合臂,分别装在爬行器壳体拨叉座上且能沿拨叉座上、下滑动的拉线拨叉,拉线拨叉上有能穿过钢绳的槽,装在第一离合臂第二端上的第一离合拉线、第二离合拉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爬升器拉线拨叉,第三爬升器拉线拨叉上,装在第二离合臂第二端上的第三离合拉线、第四离合拉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爬升器拉线拨叉、第四爬升器拉线拨叉上,
上述的小链条链轮传动机构中有通过链条受小刷盘链轮带动的小刷盘从动链轮,位于小刷盘从动链轮两端的分别装在机板上的分别装有第一对应链轮和第二能应链轮的左双链轮轴、右双链轮轴,套装在小刷盘从动链轮和左、右双链轮轴上的第一对应链轮上的小刷盘连杆动力链条,左、右支撑连杆分别铰接在左、右双链轮轴上且第一端分别装在左、右小刷盘轴上,左、右小刷盘轴上分别装有通过链条受左、右双链轮轴上的第二对应链轮带动的小刷盘链轮,第一、第二支撑连杆的第二端分别铰接有铰接在第二齿条摆杆上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使小刷盘在转动的同时还要作上下摆动清洗墙面。
上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爬升机构分别由互相铰接的爬升大臂、爬升小臂组成。
上述的机板上部有喷水嘴。
上述的机板上部有刮水器。
上述的机板形状为甲壳虫壳体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光,未经杨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55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