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一氧化碳解毒铬渣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5337.9 | 申请日: | 200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4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荣;王亭刚;马顺友;叶明光;郭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安县银河建化(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D3/37 | 分类号: | A62D3/37;A62D3/40;A62D101/43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承锦;杨海燕 |
地址: | 622656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氧化碳 解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将铬渣中的六价铬离子(Cr6+)还原成三价铬离子(Cr3+)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生产红矾钠废渣中的有害六价铬离子(Cr6+)用CO还原成无公害三价铬离子(Cr3+)的技术。
背景技术
铬盐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但是生产一吨红矾钠(Na2Cr2O7·2H2O)就要外排2~3吨带有害六价铬离子(Cr6+)的铬渣,因此国内的一些铬盐厂排放的铬渣堆积如山,占用了大片的土地。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铬渣中含有有毒物质——六价铬离子(Cr6+)造成环境污染。经化验分析得知铬渣中的六价铬离子(Cr6+)含量高达1.5%,此铬渣长期堆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根据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T301-2007)要求,铬渣浸出液六价铬离子(Cr6+)含量严格控制在0.50mg/L以下,因此铬盐厂面临被迫停产或转产。(国家标准是:30g铬渣加入300ml水中,振荡16小时,静止8小时,检测溶液中的六价铬离子(Cr6+)含量。)若直接对铬渣粉加煤炭进行干法解毒,加入的煤炭含量在35.00%~10.00%之间,耗煤量大,解毒成本高,且解毒后的铬渣浸出液六价铬离子(Cr6+)含量高达100.00mg/L以上,根本无法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T301-2007)要求。若采用湿法解毒,铬渣中的不溶性六价铬离子(CaCrO4)无法被彻底还原成三价铬离子(Cr3+),堆存一年后,解毒后的铬渣浸出液六价铬离子(Cr6+)含量会上升到20.00mg/L以上,同样无法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T301-2007)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把铬渣中有害六价铬离子(Cr6+)还原为无害三价铬离子(Cr3+),使铬渣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排放要求。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用铬渣与煤混合后压成铬渣煤坯块,在窑中600℃~1200℃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暗烧条件,使其用一定量的煤产生比散铬渣和散煤混合物更多的CO,并有效的使CO还原六价铬离子(Cr6+),达到无害化处理铬渣中六价铬离子(Cr6+)的目的,解毒后铬渣按标准检测,其浸出液的六价铬离子(Cr6+)含量为:0.50mg/L以下;同时减少煤的用量,减少成本。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
用一氧化碳解毒铬渣的方法:包括湿法球磨铬渣、过滤浆料、抽滤后干燥铬渣、干燥后的铬渣中加入煤、将铬渣煤坯块放入高温窑中煅烧等步骤,其特征在于:把铬渣和煤挤压成铬渣煤坯块,铬渣煤坯块中,抽滤后干燥铬渣粉占总重91%~98%,煤粉占总重2%~9%,优选铬渣粉占总重95%,煤粉占总重5%。铬渣煤坯块的密度为1.5×103Kg/m3~5.5×103Kg/m3。铬渣煤坯块的厚度为5mm~50mm。实验证明,这种密度和厚度的铬渣煤坯块,在窑中600℃~1200℃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暗烧条件,产生CO的效果最高,还原效果最好。窑中200℃~1500℃条件下,CO浓度的爆炸极限是12.5%,铬渣煤坯块表面CO浓度只能低于12.0%,所以铬渣煤坯块表面CO还原六价铬离子(Cr6+)的效率低,为了使铬渣煤坯块表面六价铬离子(Cr6+)也被还原成三价铬离子(Cr3+),铬渣煤坯块在高温窑中煅烧完后,铬渣煤坯块在窑内降到900℃~1000℃时,用乙醇溶液在2分钟内水淬高温铬渣煤坯块降到300℃以下。
用CO解毒铬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安县银河建化(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安县银河建化(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53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