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式准好氧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5126.5 | 申请日: | 2008-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4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咏;赵仕林;刘丹;李启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明芳;吴彦峰 |
地址: | 610068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式准好氧 垃圾 渗滤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式准好氧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循环式准好氧垃圾填埋技术是相对于厌氧垃圾填埋技术而言的。
厌氧垃圾填埋技术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方法,此方法是将垃圾填埋体独立于周围环境,经过漫长的厌氧发酵使垃圾实现最终稳定化、无害化。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会造成巨大的威胁。厌氧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特点主要表现为氨氮和有机物浓度高、水质波动大、生物可降解性随填埋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营养比例失调、氯离子含量较低等。这些特点使得人们很难寻找到一种高效、经济的处理方法使得这种渗滤液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且处理技术必须随垃圾渗滤液水质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电化学法处理这种类型的垃圾渗滤液国内外已有很多的研究和应用,但是电化学法在处理这种渗滤液时往往和其它方法联合使用,很少单独采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电化学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降低渗滤液的有机负荷,提高渗滤液的可生化性;二是用电化学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
循环式准好氧垃圾填埋技术是在垃圾层中进入空气加速填埋垃圾中有机物的好氧分解的前提下,回灌渗滤液以保证填埋层中有充足的水分,这既可缩短填埋场稳定化的时间,又可降低渗滤液的污染负荷,特别是它能避开氨氮处理难的问题,使得这项填埋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这项填埋技术仍避免不了渗滤液的产生和最终处理。由于填埋工艺的不同,使得循环式准好氧垃圾填埋技术产生的最终待处理渗滤液与厌氧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水质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水质波动较小、pH较高、有机物浓度较低、可生化性差、氨氮浓度低、矿化度大(表现为氯离子浓度较高)、含有大量中等分子量的富里酸类物质和腐殖质类高分子量碳水化合物等。为减少渗滤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循环式准好氧垃圾渗滤液仍然必须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到环境中。
因此,根据循环式准好氧垃圾填埋渗滤液的水质特点,目前可选取的处理方法通常有臭氧氧化法、Fenton法、紫外光催化法、化学氧化法、混凝法、催化湿法氧化技术、超声波氧化技术、化学吸附法、膜处理法、等离子体技术等,这些方法有的效果差,难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有的成本太高或操作复杂,有的还因加入化学药剂或产生污泥而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投资少、操作简单的循环式准好氧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循环式准好氧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将氯离子含量较高的循环式准好氧垃圾渗滤液送入装有功能阳极的电解槽中进行电解,渗滤液从电解槽进水口进入,在槽内经电解处理一定时间后,从出水口排出;其中:采用的功能阳极由过渡金属在钛基上涂覆制成,具有电催化功能,阴极由不锈钢制成,电解槽中设搅拌装置;阳极上部高度高出液面,以避免渗滤液经阳极四周短路。
电解处理过程中,利用功能阳极上过渡金属对渗滤液中有机物分子的活化作用以及对渗滤液中Cl-氧化的催化作用,使渗滤液中有机物能在直接氧化和·OH、ClO-等氧化剂的间接氧化作用下迅速降解被去除;重金属离子则在阴极上电沉积或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被去除或被回收。
废水(渗滤液,下同)在电解槽中的停留时间t(即渗滤液在电解槽中进行电解的时间,min)和进入电解槽的渗滤液COD(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Demand,简称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mg/L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反映水体中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可按COD=(9~25)t确定;即t=COD/(9~25),COD值按GB11914-89所规定的方法测得。
功能阳极表观总面积A(浸没在废水中的面积,dm2)和处理废水量Q(L)可按A=(0.85~2)Q确定。
功能阳极表观电流密度以7~9A/dm2为佳。
阴极和阳极净极板间距一般为10~30mm。
上述由过渡金属在钛(Ti)基上涂覆制成的功能阳极,其中的过渡金属可优选自为钌(Ru)、铱(Ir)、钽(Ta)、铂(Pt)等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师范大学,未经四川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51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还原水进行水质净化的方法
- 下一篇:肢体骨折复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