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44699.6 申请日: 2008-06-13
公开(公告)号: CN101288370A 公开(公告)日: 2008-10-22
发明(设计)人: 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 李敏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G13/02;A01G7/00;A01B79/00;A01C1/08;A01C21/00;A01M1/20
代理公司: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新
地址: 610000四川省成都市***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半夏 优质 高产 栽培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半夏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选种、播种、施肥、精细的田间管理、合理的种植模式和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工艺。

背景技术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在全国多数地方均产传统上以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2005版药典上仅有半夏的炮制方法和薄层鉴别,尚无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本发明以水溶性浸出物和生物碱含量为质量评价指标(生物碱为现在临床上公认的半夏临床疗效物质基础)。目前半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自二十世纪70年代半夏由野生变家种获得成功,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栽培并没有长足的进步,半夏种植仍然是越需求紧缺越生产萎缩。(2)不同产地半夏播种密度非常不统一,农户一般均按自己长期形成的种植习惯安排半夏的播种密度。(3)半夏播种时间分冬播和春播,跨度比较大。(4)半夏家种后,发现叶斑病、病毒病和、块茎腐烂病对产量影响较大;虫害主要有天峨幼虫、蚜虫、蓟马、芋双线天蛾幼虫及跳甲等。半夏的病虫害严重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5)半夏的加工方法对半夏的质量影响很大,尤其熏硫时,易引起药材二氧化硫超标,且总生物碱含量下降。半夏的硫熏问题一直是困扰半夏药材及饮片质量及安全性的关键问题。(6)另外肥料、田间管理以及采收期都成了影响半夏品质的重要因素。

半夏野生资源亟待保护,尤其其传统种植生产中存在关键技术与认识上的缺陷和不足,这些问题也是当前中药种植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半夏的种植生产急需引入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实现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从而缓解对野生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并且提高半夏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文献记载半夏栽培技术比较多,但其栽培方式受到不同地区的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还有难以系统的栽培方式统一半夏的栽培,多集中在某一方面的研究。

现有半夏栽培技术存在以下缺点:无法规模化、标准化栽培,栽培方式不能达到GAP的要求;产量低、质量差,品质容易退化,半夏的播种时间分冬播和春播,这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还对半夏的质量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变半夏传统种植方法中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吸收其精华,使半夏的种植技术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以便提高和保证半夏所产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和保证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种半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选地与整地、种子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其特征在于:选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排灌方便的红油砂土、山地油砂土、潮砂泥、紫色夹砂泥、山地夹砂泥或灰包土等质地较轻的土壤;播种前按照深度0.2m翻地,适宜播种期为2月20日到3月10日,每亩180~220kg,施底肥,覆土;播种前挑选横径0.5~1.5厘米、健壮、无病虫害、形态规整的中、小块茎作种(种茎),并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种10~20分钟。

本发明所述的选地与整地是指选择选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排灌方便的红油砂土、山地油砂土、潮砂泥、紫色夹砂泥、山地夹砂泥或灰包土等质地较轻的土壤,最好是上午晒到太阳的坡地,或者选择半阴半阳、湿润多雾的缓坡山地,应避开下午暴晒的土地;在平坝栽培,最好与玉米、高梁等高秆作物间种,或拉遮阳网,为半夏遮荫;根据植株生长对土壤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宜的土壤进行耕作以及对土地的整理,春季翻地20~25cm。

本发明所述的种子准备是指对作为种质的半夏进行处理的过程,包括种质的选择、保存即播种前的处理过程,播种前挑选横径0.5~1.5厘米、健壮、无病虫害、形态规整的中、小块茎作种(种茎),并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浸种10~20分钟,杀灭种茎上病菌虫卵,以减少根腐病等病害和虫害的发生。

本发明所述的播种是指按照要求将半夏在田间栽培,半夏播种期为自然年份的2月20日~3月10日之间,种植密度每亩180kg~220kg,施底肥,覆土。

本发明所述的田间管理是包括除草、追肥和灌溉与排水。

其中:除草是指半夏出苗后,防止和减少其他杂草生长的措施。半夏生长期追肥4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敏,未经李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46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