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人工基底膜乳膏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4632.2 | 申请日: | 2008-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6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彭强;李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强;李先华 |
主分类号: | A61K38/39 | 分类号: | A61K38/39;A61K8/64;A61K9/06;A61K47/42;A61K47/10;A61K47/20;A61K47/36;A61P17/02;A61P1/02;A61P27/02;A61P17/00;A61Q19/00;A61K38/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6000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创面 修复 人工 基底 膜乳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人工基底膜乳膏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各种中药成分制备的喷剂,如烧烫伤喷剂等,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中药的活血生肌等药效促进创面的愈合。该类药对烧烫伤的作用较好,但对普通创面、足坏疽、角膜炎、鼓膜穿孔、褥疮、口腔溃疡、糖尿病难愈性皮肤创面等的治疗效果较差。另一类是含各种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如表皮生长因子喷剂等,主要是通过促进表皮细胞生长来促进创面的愈合。但该类药物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细胞生长平台,且对创面无保护作用,作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皮肤基底膜位于表皮和真皮之间,除使真表皮紧密连接外,还具有渗透和屏障作用。它可以阻止炎症细胞和肿瘤细胞以及大分子进入表皮、防止细菌感染入血、促进表皮细胞爬行、生长,在创面保护及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克服现有创面修复剂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发明一种以类人胶原蛋白为载体的人工基底膜复合物乳膏,用于创面修复。其有益效果是,既能够覆盖保护创面,同时又对烧烫伤、普通创面、足坏疽、角膜炎、鼓膜穿孔、褥疮、口腔溃疡、糖尿病溃疡、黄雀斑、激光手术防护等具有广泛修复作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乳剂成分主要包括类人胶原蛋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磺胺嘧啶银、蒸馏水及医用乳膏基质。其中,医用乳膏基质包括尿素、硬脂酸、石蜡、液体石蜡、凡士林、蜂蜡、蜂胶、动植物油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二甲基亚砜、聚二乙醇、聚丙烯、三醇乙胺、几丁糖、壳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乳剂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类人胶原蛋白1%~60%,表皮生长因子0.001%~0.01%(5000IU/mg),磺胺嘧啶银0.5%~5%,蒸馏水20%~95%,医用乳膏基质1%~20%。成分总和为100%。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乳膏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①取医用类人胶原蛋白冻干固体原料,用蒸馏水溶解;②加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4℃的温度下,溶解并搅拌均匀;③加入磺胺嘧啶银,溶解并搅拌均匀;④加入医用乳膏基质和辅料,放入颗粒度为200目的胶体磨中研磨成乳膏,注入管状容器,密封,4℃~10℃保存。整个过程在无菌环境下完成。
本发明的治疗适应范围为:(1)用于烧伤、烫伤、冻伤、灼伤创面和供皮区创面等的治疗;(2)适用于各类慢性溃疡创面(包括糖尿病性、血管性、放射性溃疡等)的治疗;(3)适用于各类新鲜创面愈合及难愈性皮肤创面的治疗;(4)普通创面、坏疽创面、鼓膜穿孔、褥疮、口腔溃疡等的治疗;(5)在损伤性及溃疡性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6)在制备化妆品和美容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人工基底膜复合物乳膏,成品均匀细腻,稳定性好,安全性强,疗效高,应用广泛;本发明所述的乳膏制备方法工艺简便,产品质量稳定,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对本发明进行描述或说明。所述实施例仅为解释或说明,并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进行限制。
实施例1
处方1
类人胶原蛋白 10g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10000IU(2mg)
磺胺嘧啶银 1g
医用凡士林 5g
甘油 5g
蒸馏水 加至100g
制备方法:取医用类人胶原蛋白冻干固体原料,用蒸馏水溶解;加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4℃的温度下,溶解并搅拌均匀;加入磺胺嘧啶银,溶解并搅拌均匀;加入医用凡士林和甘油,加入蒸馏水,放入颗粒度为200目的胶体磨中研磨成乳膏。注入管状容器,密封,4℃~10℃保存。整个过程在无菌环境下完成。
实施例2
处方2
类人胶原蛋白 30g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20000IU(4mg)
磺胺嘧啶银 2g
医用凡士林 2g
甘油 5g
蒸馏水 加至100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处方3
类人胶原蛋白 25g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20000IU(4mg)
磺胺嘧啶银 2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强;李先华,未经彭强;李先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46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