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视力保护功能的饮用食品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4530.0 | 申请日: | 200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8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成;陈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健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A23L1/30;A23L1/302;A23L1/303;A23L2/38;A23L1/305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濮家蔚 |
地址: | 610041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视力 保护 功能 饮用 食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饮用食品,具体讲是一种具有视力保护功能的饮用食品,可包括如水质饮品、奶或含奶类饮品、含酒精的饮品等多种常规形式的饮用食品。
背景技术
视疲劳是指从事近距离工作和学习,由于过渡使用视力而产生的眼睛疲劳,目前已呈普遍和多发状态,对青少年的影响和危害尤为显著。为此除采用药物治疗外,也已有一些能具有保护视力的饮料等功能性食品报道如公开号CN1452955A的中国专利文献报道了一种改善视力的制剂,为含有叶黄素、β-胡萝卜素的矿泉水、酒等形式引用食品。公开号CN1483333A的中国专利文献报道了一种有利于视力的乳制品及饮料,含有目前已知人体眼睛所必须、对视力有非常重要作用的叶黄素、锌、硒等成分。公开号CN1593253A的中国专利文献报道了一种视力保健饮料,除矫味剂等辅助成分外,其含有的功能性成分主要有可以不同方式作用于眼睛局部的叶黄素、维生素(B、E)、植物提取物、牛磺酸、葡萄糖酸锌、亚硒酸钠等。
眼睛疲劳、视力减退等症状的视疲劳虽是目前眼科的常见疾病,但它却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组疲劳综合征。人身体的各组织器官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有机整体,人体某一组织器官出现的病症变化,其病因和影响既可以是机体全身状况的一种反映,也会对身体其他产生影响和作用,这是中医药学理论中整体概念的特色之一。已有报道,已有不少医学专家的研究结果证实,视疲劳的发生往往和身体的健康状况和工作负荷有关,一旦身体负担超过了机体代偿功能的能力,如屈光不正、眼肌不平衡引致的症状等潜在缺陷就会以视疲劳的形式显现出来,而且视疲劳严重时除会导致眼部功能衰退甚至造成器质性病变或损坏,自由基在眼部的淤积还可使眼细胞衰老、变性外,还会出现全身不适,以及如精神萎靡、思睡、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精神症状,通过体液作用还会使机体各系统的功能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使脾介素、干扰素等免疫因子的生成减少,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都有所下降,降低了人体的免疫力。这与中医专家认为视疲劳是全身疲劳的主要表现之一的观点是一致的。而身体虚弱、疲劳、久病、神经衰弱、水面不足或内分泌异常的人,比一般正常的人更容易出现视疲劳,甚至还会伴随恶心、想吐、胃肠蠕动失调、心脏不适等情况发生。根据中医经络学观点,肝开窍于目,人的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十二经脉气血皆汇聚于目,与肝有相生相克关系的心、脾、肺、肾等脏腑的功能状态都会影响眼睛的功能,故眼睛的累可以由肝肾亏、脾胃虚弱、脐血瘀滞、劳心伤神等原因造成。因此仅以着重于改善、调节、提高眼睛局部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常只能起环节症状的治标作用,难以达到治本的目的,而根据如血虚或肝肾亏损等全身情况辩证论治,通过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全身性的调理治疗,则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将提供一种以中医药学整体概念理论为基础的能具有视力保护功能的饮用食品,可包括如果汁类、碳酸类饮料等水质饮品、奶或含奶类饮品、含酒精的饮品等多种常规形式的饮用食品,以达到对视疲劳综合征的标本兼治目的。
本发明的具有视力保护功能的饮用食品,含有包括叶黄素、牛磺酸在内的视力保护成分及包括矫味物质在内的辅助成分,并还含有具有全身性抗疲劳功效的成分。其中,每1000毫升饮用食品中含有的视力保护成分和具有全身性抗疲劳功效的成分为:
叶黄素2~100mg,牛磺酸100~500mg,
具有全身性抗疲劳功效成分50~4000mg。
上述成分中所说的具有全身性抗疲劳功效成分可以是包括如赖氨酸、L-肉碱、烟酰胺、核酸、低聚糖、肌醇、二十八烷醇、1,6-二磷酸果糖在内的化学成分,和/或包括如人参、西洋参、红景天、虫草菌丝体、绞股蓝、山楂、银杏叶、何首乌、沙棘、刺五加、黄芪、当归、枸杞多糖在内的中药或这些中药的提取物成分。
在上述各种具有全身性抗疲劳功效的单一成分中,特别优选L-肉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健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健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4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