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麻剂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4190.1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9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顾伯明;苏莹;王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浦化工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432 | 分类号: | D06M13/432;D01C1/02;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姜玉芳 |
地址: | 200137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麻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麻剂,用于对黄麻原麻或剑麻原料或大麻纤维进行软麻柔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黄麻原麻或剑麻原料进行软麻时所习惯使用的传统软麻油,存在着以下缺点:
1、使用不单一助剂,如一般使用茶油、松香、烧碱等多种助剂在使用现场现配,既费时又费工,不利生产技术的管理;
2、传统的软麻油生产成本较高;
3、具有难闻刺鼻的味道,造成劳动环境恶劣;
4、由于该传统的软麻油中含有烧碱,操作者会有灼手的感觉;
5、在对黄麻原麻进行软麻时或对剑麻原料进行机械加工前的加湿给油后的堆仓养生,以达到黄麻或剑麻的发酵及柔软的过程中,使用传统的软麻油会使得堆仓发酵的时间相当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麻剂,其不含烧碱成分,全部使用有机化工原料,高效环保;使用本发明可方便软麻生产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堆仓时间,改善劳动环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麻剂,其pH值为6.5-7.5,由以下原料制备得到:
重量比为1.3-1.7%的十八叔胺;
重量比为0.85-1.15%的二乙烯三胺;
重量比为1.3-1.7%的二乙醇胺;
重量比为1.4-1.6%的聚氧乙烯醚类乳化剂;
重量比为9-12%的植物油酸;
重量比为1.3-1.7%的渗透剂;
重量比为25-35%的尿素;
重量比为2-3%的乙醇;
重量比为45-55%的水;和
重量比为0.05-0.15%的增白剂;
其中,所述的渗透剂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渗透剂;
所述的增白剂是二苯乙烯三嗪类增白剂;
所述软麻剂的制备方法为:
第一步,在反应釜中,依次序将所述的水、十八叔胺、乙醇、二乙烯三胺、二乙醇胺、聚氧乙烯醚类乳化剂和植物油酸注入,在95℃-100℃的温度下缩聚6小时,冷却后生成软麻剂中间体;
第二步,在反应釜中先将尿素完全溶解后,再注入由第一步制备方法得到的软麻剂中间体,随后添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渗透剂和二苯乙烯三嗪类增白剂,在30℃左右的温度下,搅拌3小时,并调节pH值为6.5-7.5,再静止2小时,得到所述的软麻剂。
本发明提供的软麻剂,可用于实现对黄麻原麻进行软麻时的加湿给油后的堆仓养生,达到黄麻的发酵及柔软;也可用于实现对剑麻原料进行纺前的加湿给油后的堆仓养生,达到剑麻的发酵及柔软;还可用于大麻纤维的柔软工程,使大麻纤维实现纺前柔顺,有利大麻纤维的纺纱,提高其可纺性。
本发明提供的软麻剂,在用于对黄麻原麻或剑麻原料或大麻纤维进行软麻柔顺的过程中,可快速渗透并粘附到黄麻等的韧皮纤维层;可有效地促使韧皮层中的果胶及木质素膨润软化;当本软麻剂中的有机质在与韧皮纤维紧密接触后,能迅速的有效地产生酵母菌、果胶菌等生物菌,促使韧皮纤维的发酵;同时,本软麻剂可较好的保护可纺纤维的回潮率,由于黄麻纤维等本身既含有水又含有油的成分,故使可纺纤维不带静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麻剂,其pH值为6.5-7.5,由以下原料制备得到:
重量比为1.3-1.7%的十八叔胺;
重量比为0.85-1.15%的二乙烯三胺;
重量比为1.3-1.7%的二乙醇胺;
重量比为1.4-1.6%的聚氧乙烯醚类乳化剂;
重量比为9-12%的植物油酸;
重量比为1.3-1.7%的渗透剂;
重量比为25-35%的尿素;
重量比为2-3%的乙醇;和
重量比为45-55%的水。
所述的渗透剂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渗透剂,具体可以是:AEO-9高效渗透剂、或SHT高效渗透剂、或JFC高效渗透剂。
所述的聚氧乙烯醚类乳化剂可以是TX-10乳化剂。
进一步,制备所述软麻剂的原料还包含0.05-0.15%的增白剂,其可用于对黄麻或剑麻等产品的增白,防止变色。
所述的增白剂是二苯乙烯三嗪类增白剂,具体可以是VBL增白剂。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浦化工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浦化工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41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