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日本血吸虫烯醇化酶基因、其编码蛋白及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44090.9 申请日: 2008-12-11
公开(公告)号: CN101748139A 公开(公告)日: 2010-06-23
发明(设计)人: 刘锋;韩泽广;冯正;胡薇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
主分类号: C12N15/53 分类号: C12N15/53;C12N9/02;A61K39/00;A61K48/00;C12Q1/26;C07K16/40;A61P33/12
代理公司: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代理人: 王函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日本 血吸虫 醇化 基因 编码 蛋白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基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日本血吸虫烯醇化酶基因、其编码蛋白及应用。

背景技术

血吸虫病由血吸虫的感染引起,在世界上有76个国家,受感染者约1.5亿。致病的血吸虫有3种,既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和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血吸虫病的流行给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都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防治血吸虫病、开发研制血吸虫临床诊断试剂和抗血吸虫的药物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日本血吸虫作为寄生虫能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存在很多年而不被宿主的免疫机制杀死,与它的免疫逃避能力有关。其免疫逃避机制有抗原模拟、抗原伪装和免疫调节。其中免疫调节指的是血吸虫的蛋白能够调节、干扰(主要是抑制)宿主的免疫系统,使其不能发挥正常的免疫攻击效能,从而有利于血吸虫的生存。

血吸虫的排泄/分泌抗原(Excretory/Secretory protein,ESP)就是一类可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这些蛋白来自血吸虫的表皮和肠道上皮,或者是特化的排泄/分泌器官。血吸虫各个虫期都产生这类蛋白。ESP是潜在药物靶点和疫苗分子,因为抑制这些蛋白可以干扰血吸虫的免疫逃避机制从而增强宿主的免疫杀灭功能;ESP是潜在的诊断分子,因为这些蛋白游离于宿主的血液中,可以很方便地用现有手段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日本血吸虫烯醇化酶基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日本血吸虫烯醇化酶基因的编码蛋白。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上述种日本血吸虫烯醇化酶基因及编码蛋白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日本血吸虫烯醇化酶基因,包括:具有SEQ IDNO.1~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所述的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编码具有SEQ ID NO.4所示序列的蛋白;所述的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编码具有SEQ ID NO.5所示序列的蛋白;所述的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编码具有SEQ ID NO.6所示序列的蛋白。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日本血吸虫烯醇化酶,包括:

具有SEQ ID NO.4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蛋白、或由该蛋白发生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插入而形成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

具有SEQ ID NO.5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蛋白、或由该蛋白发生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插入而形成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

具有SEQ ID NO.6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蛋白、或由该蛋白发生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的置换、缺失或插入而形成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

日本血吸虫烯醇化酶是非典型的分泌蛋白,可以由血吸虫分泌到宿主血液中,发挥免疫调控作用,我们用网上软件SecretomeP 2.0(http://www.cbs.dtu.dk/services/SecretomeP/)预测发现,烯醇化酶的NN-score值为0.511,说明日本血吸虫的烯醇化酶是非典型的分泌蛋白,即该蛋白的分泌不是通过蛋白N端的信号肽(经典方式),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分泌出细胞。这说明在宿主血清中检测到血吸虫烯醇化酶不是偶然的。

传统的看法认为烯醇化酶是细胞内的糖酵解酶,而近来的研究表明烯醇化酶是多功能内蛋白。该酶除了定位在细胞内,还存在于细胞的表面,对于血吸虫来说,这种酶还是表皮蛋白,原核、真核生物的烯醇化酶可以和纤溶酶原(plasminogen)结合,血吸虫的烯醇化酶也可以结合血液中的纤溶酶原。血吸虫分泌的烯醇化酶可能会刺激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以利于血吸虫入侵和在宿主体内的移动。

本发明利用蛋白质组学手段,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分析了日本血吸虫的体外提取的ESP的组成成分。我们发现日本血吸虫的烯醇化酶(Enolase)是其ESP的主要成分之一,表明该蛋白可能在血吸虫的免疫调节、免疫逃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直接分析感染动物(兔子)的血液,发现该蛋白的确在宿主血液中也存在,这也使它成为很好的诊断标记分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未经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40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