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平状扛杆,组合型机械动力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2297.2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9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南翔 |
主分类号: | B66F15/00 | 分类号: | B66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状扛杆 组合 机械 动力装置 | ||
非水平状扛杆,组合型机械动力装置《属机械动力类》
该发明利用垂直圆周的甲乙点和丙丁点的运行高度相同,但3乙阻力臂长度 倍于3甲动力臂的规律《见附图六》,创造了全新的机械运行方式。
该发明的具体结体结构是:两个1立杆相对而立,固于15底座之上。2连杆 穿过3非水平线扛杆的动、阻力臂的结合部处后,其两端分别固于两个1立杆的 中下部。
3扛杆的动力臂3甲俯视呈山字状《见附图3》,其两侧的1竖旁,分别固 有两个5重块,5下固有6平衡块。3扛杆的阻力臂3乙的长度倍于3甲。其尾 端呈垂直状时,紧贴于固于两个1立杆顶端的7弹力线的中央。
9连杆穿过10滑轮后,其两端成水平状分别固于两个11立杆的顶端。8拉 索的一端固于7的中央,另一端向后穿过10滑轮的滑槽后,再向下穿过两组分 固于两个位于3甲的15甲压力板两侧的12立杆顶端的13滑轮组《每组由两个 上下相对而接的13滑轮组成》的中央后,再向上固接8拉索上端,正面呈正三 角型,其三角型底部一横紧贴于15甲压力板下部《见附图5》。
15甲压力板尾部通过轴承与3扛杆的3甲动力臂中央的1竖相连,可向上旋 转,其前部呈直钩状,可钩住8的呈三角状的底部的一横;15甲压力板上压着 15乙轴承滑块;当滑块内的自动插销拉开时,7拉功8上弹,15甲随既向上旋 转推功15乙向后《见附图4》。
该发明的运行方式是:15乙向前滑动并压于15甲之上《15甲压力板的前部 垂直钩,钩住呈三角状的8的一横,然后,15乙内的自动插销,插入15甲,将 15乙固于15甲和3甲之上。
5重块下压8,8向下既拉动7成弓弦状。重块下压15甲到位触底块。
此时3扛杆的3乙阻力臂呈垂直状《见附图1》。15乙内的自动控制插销, 自动拉开,失去下压力的15甲既在7拉动8的弹力下,向上翻转;7以弹力狠 击3乙阻力臂的顶端,形成新一轮的机械运动。
该发明的基本原理是:甲乙两点的垂直距离和丙丁的垂直距离一致,但是3 乙阻力臂的长度倍于3甲动力臂的长度《见附图6》,所以,该非水平状扛杆的 阻力臂运行的高度,就倍于动力臂的运行高度,从而实现省力省功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1是该装置侧视图《省面对视伐的1、11各一根立杆和装于12立杆上 的13滑轮》。附图2是该装置的俯视图《省略12、13等部件》。附图3是装有 重块的3甲动力臂和12、13、连接后的俯视图。附图4是装有15甲压力板和15 乙轴承滑块的3非水平状扛杆的侧视图。附图5是15甲压于8下部的正三角状 的一横上的正视图。附图6是非水平扛杆运行的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南翔,未经翁南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22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