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钛表面的钛氧化物纳米线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2156.0 | 申请日: | 200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3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蔡伟民;龙明策;吴亚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F17/00 | 分类号: | C23F17/00;C23F1/26;C23C22/6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毛翠莹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表面 氧化物 纳米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金属钛表面的钛氧化物纳米线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金属钛表面用去离子水和丙酮超声清洗,然后在刻蚀液中浸渍,再用去离子水超声洗净,干燥,得到表面洁净的金属钛;所述的刻蚀液为:1-10wt%草酸溶液,或者体积比为氢氟酸∶硝酸∶去离子水=1∶2-6∶8-4的混合酸溶液;采用草酸溶液刻蚀时在100℃浸渍2h,采用混合酸溶液刻蚀时在常温下浸渍1min;
(2)将上述清洗后干燥的金属钛,浸没于氧化液中,在40-90℃下反应6-72小时,在金属钛表面形成钛酸盐纳米线薄膜;所述氧化液由浓度为10 M的碱和质量浓度为30%的双氧水构成,碱和双氧水的体积比为1∶1-10;所述的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3)将表面形成钛酸盐纳米线薄膜的金属钛用去离子水清洗,然后在浓度为0.01-0.1M的酸中浸渍1-5次,使得氢离子完全交换碱金属离子,在金属钛表面形成钛酸纳米线薄膜;
(4)将表面形成钛酸纳米线薄膜的金属钛在100-600℃焙烧1-6小时,获得在金属钛表面形成的网络状的二氧化钛纳米线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钛表面的钛氧化物纳米线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钛为金属钛片、金属钛丝或金属钛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钛表面的钛氧化物纳米线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是盐酸、硝酸或硫酸。
4、一种权利要求1的方法制备的金属钛表面的钛氧化物纳米线薄膜,其特征在于薄膜的纳米线径粗在10nm-100nm之间,纳米线交织缠绕形成大量的大孔和介孔网络,孔隙在20nm-500nm之间。
5、权利要求1的方法制备的金属钛表面的钛氧化物纳米线薄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光催化或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分解水制氢;或者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生物相容性药物治疗器件、光电逻辑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21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