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鉴权方法、重认证方法和通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1297.0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0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菁;陈璟;彭炎;张爱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4 | 分类号: | H04W12/04;H04W1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200121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法 认证 通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鉴权方法、重认证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系统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用户接入系统的数目逐渐增多,服 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多元化发展,使得网络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如何保证 网络和业务信息的安全是一个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运营业务的安全性,网络侧需要对接入的 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进行鉴权处理,使得非法UE无法得到网 络侧提供的服务,保障运营商的利益;同时,UE也需要验证网络侧发送的 鉴权信息是否有效,即UE对网络侧进行鉴权处理,防止非法网络侧利用合 法网络侧已经使用过的鉴权信息对UE进行重放攻击,使UE相信该非法网 络侧合法。
现有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ved,LTE)网络系统中,UE和演进的基 站(E-UTRAN Node B,eNB)之间的空口链路是单跳的,采用演进的分组系 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认证和密钥协商(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AKA)协议来完成用户和网络侧的鉴权过程,即包括身份认证和 密钥协商的处理,其实现的基础是用户和网络侧预共享一个永久性对称密钥。 整个鉴权过程包含在一个鉴权处理中进行,并且采用鉴权元组的方式来进行 认证,鉴权元组包括:包括:随机数(RAND)、期望响应(Expected user Response,XRES)、密钥(KASME)和鉴权令牌(Authentication token,AUTN), 其中,密钥是由加密密钥(Cipher Key,CK)和完整性密钥(Integrity Key, IK)共同派生的;其中,AUTN进一步包括鉴权序列号(Sequence Number, SQN)、鉴权管理域(Authentication Management Field,AMF)和消息鉴权编 码(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MAC)三个部分。
引入中继站(Relay Station,RS)后,LTE系统中UE和eNB之间的空 口链路被分段,包括UE和RS之间的接入链路,以及RS和eNB之间的中 继链路。RS的网络接入过程中,可以将RS看作为UE进行网络接入,即RS 采用与传统UE相同的鉴权过程,具体接入过程参见图1,RS接入过程中的 鉴权处理流程为:
步骤101:RS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 发送认证请求,该消息中携带了RS的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RS的能力(即所支持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密钥 派生算法)、以及派生密钥(KASME)所对应的密钥标识符(KSIASME)等内容;
步骤102:MME向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转 发RS的认证请求,该消息中携带了RS的身份标识IMSI、服务网络标识等 内容,HSS根据RS的IMSI找到该用户对应的共享密钥K,上述RS与HSS 之间的共享密钥在RS侧是存贮在用户识别(User Subscriber Identify Module, USIM)卡中,并随机产生一个RAND,然后根据RAND、自身当前保存的 鉴权SQN、RS和HSS共享密钥K及其它信息生成该RS对应的认证向量 (Authentication Vector,AV),其中AV包括RAND、XRES、KASME和AUTN;
步骤103:HSS向MME返回认证响应,该消息中携带了该用户的认证 向量AV,以及密钥KASME所对应的密钥标识符KSIASME等内容,MME将收到的 该RS的认证向量进行保存;
步骤104:MME向RS发送RS认证请求,该消息中携带了该RS认证 向量中对应的RAND和AUTN,以及密钥KASME所对应的密钥标识符KSIASME等 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12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