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线螺旋壳管式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0599.6 | 申请日: | 200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9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杨万勇;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索伊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6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壳管式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热交换器,发明名称为:多线螺旋壳管式换热器。属于 换热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壳管式换热器结构如图3所示,它是由换热管束、管板、 管箱、导流板和筒体所组成。制冷剂在换热管内循环,载冷剂在换热管 外循环。目前市场上一般的壳管式换热器所采用的都是上下折流板,流 体上下折流流动,流体阻力大;压降大,压降≥60kPa;流体流动不均匀 且有部分死角位,流体流动路径距短,每米≤3.5m。这些原因都是换热量 达不到最佳的关健。从而导致壳管式换热器换热效果差、体积大,另外 每件折流板上密布的孔位采用方形排列,都是用机械加工再组装而成, 加工繁杂。
本发明专利涉及多线螺旋壳管式换热器,包括:进出管1、筒体2、换 热管3和多通道多线螺旋型导流板4。其特征在于:(1).多通道多线螺旋 型导流板4的流道数≥2;(2).进出管1位于筒体2的两顶端。
本发明专利使流体围绕着圆芯柱呈多通道多线螺旋型流动,使不同介 质接触面更大,能量交换更换更充分,换热效率更高。由流道改为多通 道多线螺旋型降低了外侧介质的流动的阻力。由于进出管1位于筒体2 的两顶端,进一步减少了换热的死角。由于上述改进,使得换热器的换 热效率比传统的折流板的换热效率高40%以上,外侧介质的流动的阻力 降低了30%以上,这样使总的生产成本降低了30%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多线螺旋壳管式换热器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专利多线螺旋壳管式换热器的螺旋型导流板芯体结构 示意图。
图3为以往换热器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以往换热器的折流板芯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出管1、筒体2、换热管3、多通道多线螺旋型导流板4。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多线螺旋壳管式换热器,主要由进出管1、筒体2、换热 管3、多通道多线螺旋型导流板4组成。
参见图2,所述多通道多线螺旋型导流板4轴向装置开筒体2内, 包括导流板4呈多通道多线螺旋状缠绕于换热管3上构成一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索伊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索伊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05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路衬底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抓棉机圆盘喷雾加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