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经轴预缩打卷机的预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0058.3 | 申请日: | 2008-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9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强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C27/00 | 分类号: | D06C27/00;D06C7/00;D06C21/00;D06B3/10;D06B2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浩东 |
地址: | 201508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经轴 预缩打卷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经轴预缩打卷机的预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纺织企业在生产内衬布料时有一个工艺步骤叫预缩,预缩工艺一般是将内衬布料浸入沸水来进行预缩、清洗后打卷,由于纺织物表面设有涂层或是因为纺织物本身材质的关系,在沸水浸泡过程中,纺织物中的有害物质会溶解到沸水中,继而顺着水流排放,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也增大了企业的排污负担,同时能源消耗较大,浪费大量的水资源,生产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经轴预缩打卷机的预缩装置,它可克服现有技术中预缩过程采用沸水浸泡,造成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较大的一些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经轴预缩打卷机的预缩装置,它主要包括壳体,和设在壳体内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设有三组平行设置的预缩辊,预缩辊设有传动轴,预缩辊的下方设有加热仓,预缩辊的上方设有吸汽排风装置,加热仓内设有4根传动杆,加热仓的底部设有钢板,钢板的下方铺设有热油管和蒸汽管。
使用时本发明的预缩装置,通过热油管释放的热量和蒸汽管释放的蒸汽对纺织物进行预缩,由于预缩辊和传动杆的联动作用,使纺织物沿着设定的路线进行缓慢地移动,并在加热仓内得到均匀的受热、加湿和预缩,由于热油管的油体可反复进行加热利用,而加热仓内释放的热量和蒸汽最终可通过吸汽排风装置排出车间,所以整个预缩装置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同时能耗不高,生产效率却比以前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主要包括壳体1,和设在壳体内的机架2,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机架设有三组平行设置的预缩辊3,预缩辊的下方设有加热仓4,预缩辊的上方设有吸汽排风装置5,吸汽排风装置由吸风罩6.和与吸风罩相连的排汽管7连接而成。加热仓内设有4根传动杆,加热仓的底部设有钢板15,钢板的下方铺设有热油管8和蒸汽管9。钢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蒸汽孔16,钢板下方设有2-8根热油管和1-4根蒸汽管,热油管的表面设有散热片,蒸汽管的一端设有出汽口,蒸汽管上设有开关控制阀,开关控制阀设置在加热仓的外侧,通过开关控制阀来控制蒸汽的释放,通过蒸汽释放可防止纺织物过于干燥,并有防静电的功效。机架的一端设有进料辊10,机架的另一端设有出料辊11。
加热仓的一侧设有2个观察窗12,观察窗采用耐高温的透明玻璃制成,可通过观察窗对加热仓内进行观测,加热仓的另一侧设有检修口,加热仓的顶部设有出料槽13和进料槽14,出料槽和进料槽的位置与预缩辊的位置相对应。加热仓内设有4根平行设置的传动杆,相邻的两组预缩辊之间设有2根与预缩辊相配合的传动杆,预缩辊设有传动轴,传动轴与电机相连,传动轴与电机之间设有开关。加热仓的温度控制在100-120℃,使纺织物的预缩效果达到最好。
在实施中,机架上设有三组平行等距离设置的预缩辊,两个相邻的预缩管之间设有2根与预缩辊位置相配合的传动杆,加热仓的底部均匀设置有8根热油管和4根蒸汽管。实施中对粘合衬进行预缩,首先将粘合衬布料放置在进料辊的传动路线上,随着电机的带动,粘合衬布料就沿着预缩辊、传动杆以及进料槽和出料槽进行上下的缓慢移动,当粘合衬布料在加热仓内时,受到热油管释放的热量和蒸汽管的蒸汽作用,温度一般在110℃左右,使得粘合衬布料得到充分均匀的预缩,预缩过程中可通过观察窗对加热仓的内部进行观测,并通过压力表、温度表等反应的数值对热油管的油温和蒸汽管的开闭进行人工控制,以使预缩达到最好的效果,预缩过程中所产生的多余的热量和蒸汽,最终顺着加热仓上方的吸汽排风装置排出车间,整个预缩过程做到无污染排放,同时热油管内的热油可反复加热使用,大大节省了能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强纺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强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00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厂房高低跨连接方式
- 下一篇:环保型铜合金镀前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