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流力冷却塔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9947.8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9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良机冷却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3/06 | 分类号: | F28C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 忠 |
地址: | 201611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冷却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免用马达风扇的冷却水塔,特别是指一种方形或圆形立式且热交换效果较好的流力冷却塔。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曾经申请一种水平式喷流式冷却塔,在直管上开设狭缝形径向开口,开口的开度可调整;将已加热的压力液体引玉直管内,并由该狭缝形径向开口水平喷出,喷出的流体成连续水幕状高速流体进入扩散器内;在扩散器前端连续幕状高速流体造成负压作用,可大量吸入外界冷却空气,使水流及气流在扩散器内充分混合而相互接触,进行热交换;在扩散器后端的渐扩区域内,对混合流体形成升压作用,以便快速排出热交换后的热空气流体。利用扩散器尾端的转向板将水平的混合流体转向成朝上,经除水器分离后的热空气快速排出,液体则向下掉落至集液盘,由一泵浦将冷液体泵出以循环冷却外部设备。这种水平式的结构,所占的空间较大,水平喷泉出的液体热交换的效果不是很好,而且是一次冷却的方式,热空气的排放口较小,排放效果差,相对延缓冷却空气的导入,于是,本发明人乃进行改良,将水平式改为立式,相对于习知圆形冷却塔,需要在塔底或塔顶设置风扇与马达,以抽入外界空气与塔内所装设的散热片进行热交换,其效率有限,且有机械电器上维修问题,更会使水滴飞散,浪费水源及影响环境卫生,本发明在排放口装有除水器分离液气态,液态水不会产生飞散损失,结构简单设置组装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流力冷却塔,为一种免用冷却风扇,以流体动能配合扩散器吸入外界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流力冷却塔,形状为立式的圆柱体形或长方体形,长方体形可视容量需求,以并联方式组接在一起,供独立或共同使用,一、能节省设置空间,任何角度位置均可设置;二装有除水器不会有飞散损失,能节省水源,维持卫生;三、结构简单,冷却容量可弹性组合,施工快速,装设简单;四、外观亮丽,塔体可与建筑物配合设计,不影响视觉景观;五、具有二次冷却装置,使热交换效果为目前世界上最佳的;六、免除冷却风扇、传动皮带、马达、减速机设置成本与维修困扰;七、无风扇及转动组件的运转噪音;八、为总耗电较少的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长方体形正视部分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长方体形侧视图;
图2A为本发明的长方体形中的喷流管部分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圆柱体形正视图;
图3A为本发明的圆柱体形上视图;
图3B为本发明的图3A的B-B剖视图;
图3C为本发明的图3的C-C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喷流管部分上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图4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与图2,为本发明方式长方体形流力冷却塔10两腔(Cell)式结构,以下以单腔来说明,热液体40由塔体一侧中间处的液体入口11导经横置的喷流管20,将热液体40向上以连续幕状高速流体41喷出,使流体41喷入扩散器(diffuser)30喉部上方,造成扩散器30喉部下方负压,由塔体下方空气入口13吸入大量的外界冷却空气43形成空气流向上流动,使同向流动的空气流与流体41在扩散器30内做液气态混合及接触,进行热交换。热空气45向上经除水器18做液气分离除水后,热空气45由塔顶空气排放口19快速排出;分离的冷却液体42落下,冷却液体42于下降途中不断与流入的冷却空气43进行热交换的再次冷却,直到离开扩散器30,再进入散热器15进行二次散热后落下,冷却液体经消音毡51消除水声一滤除杂物后,流入塔体底面集液盘50,再利用一泵浦由液体出口12抽出循环应用。
冷却塔10具有一塔体1,由不生锈可回收塑性材料或镀锌钢板制成的结构体,塔体1除塔顶的热空气排放口19与近下端周侧的冷却空气入口13外,是不漏水且具水密性效果,空气入口13通常由百叶式(louvers)叶片所组成,利用斜向内向下的叶片14形成导风板导入冷却空气43,亦可防止异物进入。在塔体1的空气入口13内上方设有一散热器15,为装置片状的散热材,具有二次散热的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良机冷却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良机冷却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99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