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个可用于筛选抗结核药物的靶点蛋白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9604.1 | 申请日: | 200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7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海;沈洪波;王菲菲;黄强;胡海荣;徐胜凤;杨艳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00 | 分类号: | C12N9/00;C12Q1/25;A61K31/53;A61K31/4155;A61P3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个 用于 筛选 结核 药物 蛋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个可用于筛选抗结核药物的结核杆菌H37Rv来源的药物作用靶点蛋白:吲哚-3-甘油磷酸合成酶(indole-3-glycerol phosphatesynthase)(在NCBI数据库中编号GI:15608749),该蛋白的编码基因trpC在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v基因组中的编号为Rv1611。
背景技术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全球接近32%的人口约21亿感染结核杆菌。每年约有280万人死于结核病。据该组织2007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新感染肺结核的患者达到每年880万人的创纪录水平,而且结核杆菌的抗药性也在不断增强。肺结核已经成为全球最为致命、同时也是治疗成本最高的传染病之一。我国是世界第二结核病大国,有5亿以上人口受到结核菌感染,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达2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有25万之多,国民经济损失达35亿元。卫生部的统计显示,2006年中国的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传染病首位。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耐药结核杆菌的肆虐。因此,开发针对耐药结核杆菌的新型抗结核药物迫在眉睫。
结核杆菌耐药性产生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目前临床常用抗结核药物在细菌体内作用靶点的突变。因此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尤其是针对耐药结核杆菌的药物,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新的药物作用靶点。细菌体内的重要代谢途径是抗结核药物的重要作用靶点。由此,我们将研究重点定位于细菌体内的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色氨酸是细菌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氨基酸,色氨酸生物合成过程中,吲哚-3-甘油磷酸合成酶(indole-3-glycerol phosphate synthase,IGPS)[1]催化最后一步的环形闭合反应。IGPS也是与结核分支杆菌细胞壁糖和脂质代谢有关的酶,与结核分枝杆菌中密度脂蛋白代谢和呼吸作用相关,由此推测IGPS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存活起着极其重要作用,是结核分枝杆菌生存必需的。此外,本课题组通过双向电泳[2]证实,IGPS在异烟肼耐药株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异烟肼敏感株,抗结核治疗后IGPS表达显著下调。同样预测了该基因是结核杆菌耐药的关键基因之一。IGPS属于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而哺乳动物和人类中均不存在该酶的编码基因;同时,用BLAST软件在NCBI(http://www.ncbi.nlm.nih.gov)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并未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存在与IGPS同源的蛋白质或部分氨基酸序列[3]。因此,IGPS有望作为筛选抗结核药物的候选靶位,尤其对异烟肼耐药菌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能够用于筛选抗结核药物的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H37Rv来源的药物作用靶点蛋白:吲哚-3-甘油磷酸合成酶(indole-3-glycerol phosphate synthas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96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核伏打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