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热源驱动的两级吸附式冷冻循环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8831.2 | 申请日: | 200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3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伟;王如竹;徐律;吴静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17/08 | 分类号: | F25B1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热源 驱动 两级 吸附 冷冻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吸附冷冻循环系统,具体是一种低温热源驱动的两级吸附式冷冻循环系统。属于吸附制冷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空调应用方面,吸附与吸收式制冷已经实现了商业化。代表性的产品为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机组以及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组。但对于冷冻工况,尤其对于驱动温度低于100℃的余热,在实现制冷温度低于0℃的冷藏以及冷冻效果的工况,目前唯一可用的技术为吸附式制冷技术。但在低温热源(驱动温度低于90℃)驱动的工况下,国内外的研究中,吸附制冷设备的制冷温度都是在-5℃~0℃左右,很难实现更低温度的制冷。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为了解决以上问题,N Le Pierres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frigeration(2007;30:1050-1058)上面发表了“Experimental results of a solar powered cooling system at lowtemperature”(“太阳能驱动的低温冷却系统的试验结果”,《国际制冷杂志》,2007;30:1050-1058),该文章提出了采用氯化钡的两级循环。其具体原理是利用一个氯化钡吸附床(冷却床)的制冷输出,来冷却另外一个氯化钡吸附床(制冷床),使其冷却温度可以达到20℃以下,从而可以实现-15~-20℃以下的制冷。对于氯化物无机盐工质对,由于吸附热的量级相对于制冷剂的潜热来说,为2倍左右(例如氯化钡的吸附热为2215kJ/kg,氨的汽化潜热在-15℃时为1312kJ/kg),在这种条件下,冷却床中吸附剂的质量必须等于制冷床中吸附剂质量的两倍以上,才可以完全带走制冷床吸附过程中所产生的吸附热,这导致了整个系统的制冷COP非常低。该制冷系统的制冷COP低于0.1,仅为0.07~0.09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温热源驱动的两级吸附式冷冻循环系统,从而实现在低温热源驱动条件下-10℃以下的冷量输出,并提高其制冷性能系数COP。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冷却水入口、冷凝器、冷凝器换热器、第一冷媒阀门、第一冷却接管、第一热媒阀门、热媒入口、第一吸附床换热器出口、第二冷媒阀门、第二热媒阀门、第一热媒接管、第二热媒接管、第一吸附床换热器、第一吸附床、第一氨接管、第一氨阀、截流阀、第二氨接管、第二吸附床换热器、第二吸附床、第二吸附床换热器出口、第三氨接管、第二氨阀、冷冻液入口、蒸发器换热器、冷冻液出口、蒸发器、第三氨阀、第四氨接管、第二冷却接管。
冷却水入口与冷凝器换热器下部相连接,冷凝器换热器放置于冷凝器内部。冷凝器换热器上部与第一冷却接管以及第二冷却接管相连接。第一冷媒阀门连接在第二冷却接管上,第二冷媒阀门连接在第一冷却接管上。第二冷却接管与第一吸附床换热器下部相连接,第一吸附床换热器上部与第一吸附床换热器出口相连接。热媒入口通过第一热媒接管与第二吸附床换热器的上部相连接,第二热媒阀门连接在第一热媒接管上。热媒入口通过第二热媒接管与第一吸附床换热器相连接,第一热媒阀门连接在第二热媒接管上。第一吸附床换热器安装在第一吸附床内部。第二吸附床换热器安装在第二吸附床内部。第二吸附床换热器出口与第二吸附床换热器的下部相连接。冷冻水入口与蒸发器换热器的上部相连接,冷冻水出口与蒸发器换热器的下部相连接。蒸发器换热器安装在蒸发器的内部。第一氨接管安装在第一吸附床与第二吸附床之间,第一氨阀安装在第一氨接管上面。第二氨接管安装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截流阀安装在第二氨接管上。第三氨接管连接在第二吸附床与蒸发器之间,第二氨阀安装在第三氨接管上面。第四氨接管连接在冷凝器与第一吸附床之间,第三氨阀安装在第四氨接管上。
该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两个过程,一为第二吸附床与第一吸附床之间的加热解吸过程。第二吸附床采用氯化钙为主要吸附剂,第一吸附床采用氯化钡为主要吸附剂。第二吸附床加热解吸时,第二氨阀、第三氨阀以及节流阀关闭。第二冷媒阀门、第一热媒阀门关闭,第二吸附床在热媒的加热作用下开始解吸,第一吸附床在冷却水的冷却作用下开始吸附。第一吸附床的吸附作用可以大大拉动第二吸附床的解吸效果,降低其对热源温度的要求。第二个工作过程为第二吸附床冷却吸附、第一吸附床加热解吸。此时第一氨阀、第一冷却阀门、第二热媒阀门关闭,第二吸附床在冷却水的冷却作用下吸附蒸发器中的氨制冷剂,产生制冷效果。第一吸附床在热媒的加热作用下解吸,所解吸出来的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冷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88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