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控组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38792.6 | 申请日: | 2008-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5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张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H04L12/5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 地址: | 20033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受控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受控组播的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千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中的 受控组播系统,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实现受控组播的系统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基于GEPON技术组建的接入网中,受控组播的实现主要是在接入控制路由器端口 上进行。通常的做法是在光纤线路终端(OLT)上联的接入控制路由器端口上进行多个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的组播数据复制,即组播虚拟局域网注册技术 (Multicast VLAN Registration,MVR)。在这种实现方案中,通过将GEPON的每个终端设备 一光网络单元(ONU)的用户网络端口分配到一个单独的VLAN中,利用VLAN将组播业务 用户进行隔离。当终端用户有组播业务请求到达位于接入网上联的接入控制路由器时,在接 入控制路由器下行连接接入网的端口上,利用MVR技术将该用户请求组播组的IP组播数据 复制到该用户所在的VLAN中,即将组播数据的VLAN标签值设置为该终端用户所在的 VLAN,并通过接入网将该组播流向下推送给该终端用户。由于所有的终端用户通过VLAN 进行了隔离,所以其他终端用户申请的组播组数据,由于不在本终端用户所属的VLAN中, 因此不会被本终端用户所接收到,从而保证每个终端用户只接收到自己拥有权限的组播组数 据。
但是该方案由于在接入控制路由器端口上将一个组播流复制到多个VLAN中,形成多个 组播流,即使两个不同的终端用户需要接收同一套组播流,在接入网中也会有两套内容相同 的组播数据流在不同的VLAN中同时存在,这样会大量浪费接入网的带宽资源。
另一方面,如果GEPON系统采用VLAN归并技术,即GEPON系统中所有的终端用户 的组播业务请求都被归并到一个VLAN中,其目的是将原本需要在多个VLAN中进行发送的 组播数据,归并到统一的一个组播VLAN中进行发送,这样虽然解决了MVR技术浪费接入 网带宽资源的缺陷,但将会导致GEPON系统下的所有终端用户权限无法区分,也就是说业务 的运行维护无法做到可控制可管理。
因此,实有必要对现有的受控组播系统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约接入网带宽资源且便于控制和管理的实现 受控组播的系统,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受控组播的系统的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受控组播的系统,用于千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中,其包括:
光网络单元,包括网络用户端口及IGMP/MLD处理模块;
光纤线路终端,用于接收光网络单元发送的信息;
计费系统,用于查询当前用户的权限信息并发送给光纤线路终端;
终端用户,通过千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系统连接网络的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网络单元进一步包括抓包引擎模块,用于建立和维护终端用户的 MAC地址与网络用户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
利用上述实现受控组播的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当前用户发送请求;
步骤二,光网络单元将该信息加上光网络单元号组织成报文发送给光纤线路终端;
步骤三,光纤线路终端将收到的用户MAC地址与光网络单元的网络用户端口对应关系进 一步封装再转发到计费系统;
步骤四,计费系统根据用户信息与网络用户端口的对应关系查询到用户权限并下发给光 纤线路终端;
步骤五,光纤线路终端根据光网络单元号将用户权限分发到对应光网络单元;
步骤六,光网络单元根据收到的用户权限过滤该用户对应端口的组播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二中所述IGMP/MLD处理模块通过抓包引擎模块捕捉 数据中的IGMP/MLD协议包,并通过所述CPU端口发送给所述光网络单元芯片的内嵌CPU, 所述光网络单元芯片的内嵌CPU将IGMP/MLD协议包中的网络用户端口号与终端用户MAC 地址的对应关系加上光网络单元号信息组织成报文,再通过OAM通信机制发送给光纤线路终 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87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