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漏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8727.3 | 申请日: | 2008-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2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邹兴;邹顾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马海洋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00 | 分类号: | B60C1/00;B60C19/12;B29D30/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00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气 轮胎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漏气轮胎的制造方法,适合于各种汽车和摩托车、 电动车上使用。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摩托车在行驶途中难免会发生轮胎被铁钉或者锐物扎穿, 车胎漏气,漏气后车辆再行驶,车胎就会损坏,车辆在行驶途车胎漏气, 对行驶产生一定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不漏气的轮胎,车辆在行驶途中,车辆外胎 被铁钉或者锐物刺穿后,轮胎不会漏气,车辆仍然能够正常行驶,使车辆 轮胎不用补胎,装上车辆后,只要载重量不超,就能安全使用到轮胎老化 也不用补胎,不支出补胎费用和时间,提高了轮胎使用寿命。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漏气轮胎的制 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
无内胎车辆轮胎的制造方法:
一、无内胎的防漏气材料
A、无内胎的防漏气材料可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其他泡沫塑料再生橡 胶或者不漏气的轻软质材料。
B、防漏气的泡沫塑料大小体积根据外胎着地部分的外胎内整个底部分 宽度,沿外胎一圈全部安装,底部向上的宽度,留有空间以外胎能够顺利 安装上钢圈为宜。
C、防漏气泡沫塑料的厚度,小于外胎内直径,能够使外胎顺利安装在 钢圈上。
D、粘合泡沫塑料,用防水的沥青柏油或者其他能够有效防止外胎与泡 沫塑料之间能有效防止外胎被铁钉或者锐物刺穿后不会产生漏气的粘合 剂。
二、无内胎轮胎不漏气材料的安装
A、轮胎外胎内直径一圈的泡沫塑料可平分为三段,或者多段组成。
B、根据外胎的圆形状泡沫塑料块底部长,上部短,能与外胎形成一 体牢固的卡在外胎里。
C、将外胎的底部整个都涂一层沥青柏油或者其他防漏气的粘合材料。
D、将分成数段的泡沫塑料,一段段先后用刷子刷上粘合剂后,安装 在外胎里。
E、防漏气材料在外胎里全部安装封好后,将外胎安装在钢圈上。
F、外胎在钢圈上安装好后,根据车辆技术要求,将车胎充气到需要 的气压要求。
G、或者直接向外胎内浇注泡沫塑料,或者再生橡胶、或者不漏气的 轻质材料,模压成型。
1、外胎安装上钢圈后,将车胎充入技术要求的气压。
有内胎车辆轮胎的制造方法:
一、有内胎的轮胎防漏气的填充材料
A、有内胎的车辆轮胎在车辆行驶时着地的外胎与内胎之间,另加一 层防止铁钉或者其他锐物刺破外胎后,再刺破内胎的填充材料。
B、外胎与内胎之间的填充物可用高密度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再生橡 胶轻质软木或者质量轻能承受压力的材料。
C、外胎与内胎之间的填充材料的宽度与外胎宽度一样宽,填充材料 的厚度根据轮胎大小,能够有效防止车辆行驶时,刺破外胎的铁钉或其他 锐物的长度作为填充材料的厚度,一般在5厘米到10厘米。
二、有内胎轮胎的安装
A、根据外胎内的直径整体外胎着地部分安装防漏气填充材料。
B、填充材料宽度高度尺寸相同,安装在外胎内后,用固定填充物的封 带将填充物根据外胎形状固定在外胎里。
C、将内胎安装在填充物外面,再安装上钢圈。
D、根据轮胎的技术要求,向内胎充入气压。
E、或者直接向外胎内注射泡沫塑料或者再生橡胶,或者其他填充材料 模压成型,再安装内胎铜圈和在内胎里充入气压。
发明优点:
1、车辆在行驶途中,车胎被铁钉或其他锐物刺穿不会漏气,能够保证 车辆安全行驶。
2、制造费用低,能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和不支出补胎费用。
3、轮胎底部有泡沫塑料加固,底部比现有技术轮胎发生爆胎的概率小。
4、如果发生爆胎,泡沫塑料在轮胎内形成支力点,对爆胎后行驶的车 辆有安全辅助作用。
说明书附图
说明书附图(1)(为无内胎截面图)
1、车辆外胎
2、车辆钢圈
3、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4、沥青水柏油
5、压力空气
6、铁钉
说明书附图(2)(为有内胎轮胎截面图)
1、车辆外胎
2、车辆内胎
3、车辆钢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马海洋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马海洋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87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