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点源污染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7693.6 | 申请日: | 2008-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5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余锦;吴国华;徐逍一;赵雪麟;赵良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003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染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领域,具体为水体处理,尤其是点源污染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处理水体的方法主要有,让污染水体依次通过高分子纤维膜、生物膜、光催化膜容器,利用高分子纤维膜的过滤作用、生物膜的污染物质转化作用和光催化膜的杀菌作用,对污染水体进行治理。如专利申请200710037851.3、200710037852.8、200710037853.2和200710037854.7中所公布的技术方案。
现有装置受温度影响较大,难以处理较大流量的污水,高分子纤维膜过滤材料容易结垢、难以清洗再次利用,生物膜装置难以控制反应时间,使效果受到不良影响。
针对现有点源排污口无法全部纳入排污管道近污水厂处理的实际情况,随着城市不断扩大,总有一部分增加的生活污水往河道、湖塘、沟渠排放,导致流域污水不经处理而造成新的生态灾难,使水质变坏。如果采取上述的过滤方法及装置,只能在水体整个污染后再进行处理,效率不高。现有的多种膜处理装置,价格高昂,效果不尽人意。因此,需要一种能针对点源污染的处理方法,减少污染面积,提高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点源污染的处理方法。
一种点源污染的处理方法,其技术方案为:在污水排放口正面和两侧周围的河床上固定屏风状的拦污栅,并将10-20层高密度多纤毛高分子膜悬挂在拦污栅上端,使排出的污水流经高密度多纤毛高分子膜,如图3所示。
各层高密度多纤毛高分子膜之间的距离为10-15cm。
拦污栅包括多个隔板,隔板之间以可变角度的连接销固定和连接。
隔板为双层金属网结构,金属网固定在框架上,两层金属网之间可以用过滤材料填充。框架的下部有两个立脚。如图1、2。
将木桩固定在拦污栅外侧河床上,用于加固拦污栅。
同时,通过空气泵向水体中输送空气。
高密度多纤毛高分子膜,其含菌种面积比普通高分子材料膜高250倍,而且会因其纤毛摆动而使失去活性的污泥脱落,具有自洁能力,不易结垢,寿命较长;既发挥过滤作用又发挥使污染物转化的生物膜作用。
将点源污染膜处理装置安放于点源污染排污口附近,使生活污水经过点源污染膜处理装置处理后,经过净化的水不再造成生态危害,排入河道或其它水体是安全的。治理对象从河道变为点源污染口,减少了运送污水的动能消耗,处理场所从岸上搬到了水里。
附图说明
图1为拦污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拦污栅在A-A面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点源污染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1-拦污栅,2-高密度多纤毛高分子膜,3-污水排放口,4-河床,5-木桩,6-隔板,61-框架,62-金属网,63-立脚,64-过滤材料,65-可变角度的连接销
具体实施方式
用可变角度的连接销固定和连接多个隔板,形成屏风状的拦污栅。将拦污栅置于点源污染的河床上,拦污栅外侧用木桩加固。拦污栅将污水排放口的正面及两侧包围起来。将12层高密度多纤毛高分子膜悬挂在拦污栅上端,高密度多纤毛高分子膜浸泡于河水中,使排出的污水流经高密度多纤毛高分子膜。如图3所示。
各层高密度多纤毛高分子膜之间的距离为10-15cm。
隔板为双层金属网结构,金属网固定在框架上,两层金属网之间以过滤材料填充。框架的下部有两个立脚。其结构如图1、图2。
同时通过空气泵向水体中输送空气。
污水排放后,流经高密度多纤毛高分子膜,通过生物处理净化;并且由拦污栅流出,可达到初步净化的效果,使污水符合排放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未经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76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图像采集系统
- 下一篇:动态切换仿真模式的仿真方法及仿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