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X光片上制作条码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37641.9 | 申请日: | 2008-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7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陈一新;许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先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3C11/02 | 分类号: | G03C11/02;G03D15/00;G06K19/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 地址: | 200060上海市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片上 制作 条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X光片,特别涉及一种在X光片上制作条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X光片上信息的索引完全依靠数字或者字母完成,操作的形式是依靠人工填写的方式进行,这样操作的弊端是容易出现错误,并且速度慢。对于健康医疗机构或者面向的人群,错误导致的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因此,现有的工作方式是受限于技术手段的滞后,无法达到自动化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方便可靠的在X光片上制作条码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在X光片上制作条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金属条码单元;
(2)将做好的金属条码单元,按照信息字符的内容进行排列和拼接后,组成一组金属单元条码;
(3)将金属单元条码设在待拍摄X光片的空白处;
(4)在拍摄X光片的时,将金属单元条码的影像和X光成像一同转印到X光片上。
所述的金属条码单元包括CODE39码或CODABAR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目前X光片不能自动识别的弱点;解决了人工操作速度慢,差错率高的弱点;提高了X光片使用人员的处理速度,为涉及X光片的自动化信息系统提供了可识别信息承载的基础,并且可以通过常用设备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方案的可推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在X光片上制作条码的方法的X光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在X光片上制作条码的方法的金属条码单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在X光片上制作条码的方法的金属条码单元投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在X光片上制作条码的方法在X光片制作的过程中,就将包含文件目录编号或者信息的条码图像一并做到X光片上,成为带条码的X光片。使用条码阅读器对X光片上的条码进行扫描,并得到其中承载的信息,这样可以实现数据自动的采集,免除人工操作的过程,工作强度和输入过程的差错率大大降低。
本发明一种在X光片上制作条码的方法中X光片上条码的制作:通过做好的金属条码单元,例如CODE39码或者CODABAR码,将做好的金属条码单元,按照信息字符的内容进行排列和拼接后,组成一组金属单元条码,在拍摄X光片的同时,条码的影像就和X光成像一同转印到了X光片上。或者对于更为高端的X光机来说,可以在数字显影的同时,利用后台计算机控制设备,将信息做成条码图像,同步嵌入到X光片信息上。通过显影设备同步在X光片上转印显影出来。
本发明一种在X光片上制作条码的方法中X光片条码的读取:使用阅读器产品,通过阅读器光学处理系统,对反转信号进行转换调整,让阅读器可以对X光片上的反转条码进行识读。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制作了的单个39码字符模块,3,2,1,6(如图2所示)。制作的方法十分容易,只需要提供做好的Code39条码图形,做成镂空的条码金属薄片。在使用中,我们采用了对接的三角形嵌入方法,保证条码模块衔接方向保持正确;在拍摄X光片的时候,直接将条码薄片和X光底片附合在一起,在拍摄时,直接在X光片上形成遮蔽的反色图形(如图3所示)。
将做好的X光片,使用影像式的条码识读器具,进行识别。目前大多数的影像式条码识别机具,在出厂的时候,默认是白底黑条的条码符号,但可以通过设置进行改变。我们采用3800g产品,将识别条码的方式改为反色处理,即可以实现读取;同时,由于是读取多个条码单元,所以阅读器采用多重阅读的方式,完成条码数据的识别,输出3216这个字符串信息。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对以上的方法做了改进,即将Code 39条码图形,做成Code39码单字节信息内容的模块。方法是去掉开始符和结束符。在拼接的时候,做成*,3,2,1,6,*的格式,然后使用阅读器读取的时候,就无需开启多重条码读取得功能,而仅仅开启Code39码的GAP功能即可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先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先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76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