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质谱分析样品的离子化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7447.0 | 申请日: | 200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1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蒋公羽;李周;李晓旭;丁传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64 | 分类号: | G01N27/64;H01J49/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质 谱分析 样品 离子化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质谱分析样品的离子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用气体介质阻挡放电的方法产生等离子体,然后用这些等离子体与电喷雾电离过程中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中性样品分子在不高于一个大气压的条件下发生碰撞,使得中性样品分子发生电离变成离子,以供后续的质谱分析用。
2、一种质谱分析样品的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至少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一个电喷雾电离离子源装置;
一个介质阻挡放电管装置;
一对离子偏转电极装置;
一个样品分子离子化的真空腔装置,在这个真空腔中,中性样品分子和由介质阻挡放电电离所产生的离子发生电荷转移反应而产生可被后续质谱仪分析的样品离子;
其中,电喷雾离子源装置(201)结构与通常的一致;一对离子偏转电极(202)设置于喷雾电离离子源装置(201)的毛细管口后面,真空腔装置的前面;该真空腔装置的前部为一个中性样品分子进入真空腔前的电极板(203),该电极板(203)的中间开有一中心通孔(204),供电喷雾电离离子源装置产生的离子进入真空腔装置;介质阻挡放电管(205)的端口位于真空腔装置的上侧,在真空腔装置的下侧有一与介质阻挡放电管(205)端口对应的电极板(208),该电极板(208)产生正电压或负电压;真空腔装置的后侧有隔板电极(206),使真空腔装置与后面的离子光学系统隔离,隔板电极(206)中间有通孔(207),为真空腔装置与后面的离子光学系统之间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阻挡放电管(205)使用两根直径不同的石英管(105、106)作为介质,直径小的石英管(105)位于直径大的石英管(206)内,两根石英管同心,由两个绝缘环(102、103)相对位置固定;在直径大的石英管(106)的外部偏气体出口端的方向缠绕有一圈金属导带(107)作为外圈的电极,在直径小的石英管(105)的内部均匀填满金属粉(104),并用一根导线(101)引出作为内圈的电极,在两个绝缘环(102、103)上分别打一个小孔使得放电气体顺利流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74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系统及存储控制方法
- 下一篇:便携式计算机及天线距离设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