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汽车交通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7122.2 | 申请日: | 200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8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沈嘉琦;沈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嘉琦 |
主分类号: | B61B5/02 | 分类号: | B61B5/02;B61F7/00;B60F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61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汽车 交通 系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工具。一种配备轨道的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和轨道列车已经成为当今陆上交通的主要工具。
汽车灵活方便,交通个性化强,可以根据需要到达公路网延伸的任何地方。但是,汽车数量急剧上升不仅导致高峰时段的道路拥堵,还使得石油资源快速消耗、大气污染加剧;虽然高速公路提高了车速,但出于安全,一般最高限速不超过110千米/小时(远低于现有的轨道高速列车),并要求保持很大的车距,使得高速公路运能不大;此外,汽车交通可靠性受气候环境(如大雾、大雪等)影响较大,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因素(如驾车者的驾驶技能、心理和疲劳状态等)的影响。
轨道交通安全可靠运能大,电气化列车还可以做到零排放,现有技术已能实现轨道列车的自动运行。但是,现有的轨道交通列车行进路径是由轨道(即由岔道处的道岔切换位置)决定,因此,前后两列不同方向的列车需要留出道岔可靠切换的足够时间,此外,由于结构问题,现有道岔对行进列车平稳性总要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列车路经岔道的最高限速,使得现有轨道交通车辆调度灵活性和运能的提高受到限制。
交通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一个时期以来伴随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轨道和公路网得到了高度发展。但是,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道路高峰时段拥堵、假日人员集中流动、恶劣气候对交通影响、燃油资源和大气环境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仅仅通过新建(和拓宽)公路、延伸轨道里程效果不再明显。需要发明一种全新有效的陆上交通工具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所涉及的车辆是在专用轨道上行驶,当配备一般汽车的充气轮后,还能行驶在现有各类公路,由于在轨道分岔口的行进路径像现有汽车一样由车辆自主确定(不像现有轨道列车由轨道决定),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交通工具所涉及的车辆(以下)称为轨道汽车。
轨道汽车同时装有两套轨道轮,分别适用于两种不同间距的轨道,其中两根轨道间距较小的(以下)称为窄轨(6),两根轨道间距较大的(以下)称为宽轨(5)。配合窄轨(6)使用的一套轨道轮(以下)称为窄轨轮(3),配合宽轨(5)使用的轨道轮(以下)称为宽轨轮(2)。
现有轨道交通的轨道路径分岔都采用左右分岔结构,本发明提供的轨道汽车所用轨道分岔采用上下岔道结构,轨道主干道一般采用窄轨(也可采用宽轨)、下岔道采用窄轨、上岔道采用宽轨,即主干道窄轨延伸到轨道分岔处时,出现宽轨的起始端(如图7右边轨道所示),宽轨起始段通过与窄轨平行的过渡段后逐步向上延伸形成一个路径分枝,而窄轨则在下面继续延伸形成向上路径分枝,该分枝又作为下一个分岔前的主干道,依此类推在任何需要的地方设置轨道路径的分岔;轨道由两路合并成一路时采用类似方式,即需要合并的两分支由上下合并成主干道(如图8所示),由宽轨铺设的轨道分枝在上,窄轨铺设的轨道分支在下,两分支延伸靠近至同一高度后宽轨终止,上下分枝合并成一般由窄轨构成的主干道继续延伸(也可以在同一高度窄轨终止,上下分支合并成由宽轨构成的主干道继续延伸)。
窄轨轮(3)在轨道汽车上的安装位置固定不变,而宽轨轮(2)则可以沿轴向进行内档和外档两个位置切换,所有宽轨轮内外档切换位置由机构保证严格同步。当宽轨轮(2)处于内档位置时,轨道汽车整体最大宽度小于宽轨两根轨道的内间距;当宽轨轮处于外档位置时,宽轨轮(2)正好适合在宽轨(5)上行驶。
轨道汽车行驶到轨道分岔处时,如果宽轨轮(2)处在外档位置,则可与宽轨(5)起始段啮合,经过一段由宽轨轮(2)和窄轨轮(3)同时导向的过渡段后,宽轨(5)逐步抬高向上使轨道汽车脱离窄轨(6)由宽轨(5)独立导向进入向上轨道路径分枝;如果宽轨轮(2)处在内侧位置,则无法与宽轨起始段啮合而继续留在窄轨运行,穿过通向上层、宽度稍大于车身宽度的宽轨进入下层轨道分支。因此轨道汽车在轨道分岔处的行进路径是由轨道汽车宽轨轮(2)切换后所处位置决定,由于设置了过渡段,可以做到对运行车辆的无扰动分道,使得通过分岔处的车辆不必减速,从而使得高速行进中的前后车辆可以通过切换宽轨轮位置自主选择不同路径(如图7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嘉琦,未经沈嘉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71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动力飞碟
- 下一篇:接装纸的镭射烫金印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