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起毛起球的纤维素纤维的纬编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6198.3 | 申请日: | 200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0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曹春祥;程隆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4 | 分类号: | D04B1/14;D02G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大忱 |
地址: | 2000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毛 纤维素 纤维 针织 面料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材料中的用于贴身内衣衫裤的纤维素纤维为主的纬编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传统上,用于贴身内衣衫裤的针织面料以棉编织。近年来,随着人们不断追求穿着舒适化,贴身内衣衫裤的针织面料越来越多采用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比棉更柔软,吸湿性更好。但纤维素纤维针织物的最大弱点是易起毛起球。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纤维素纤维针织物的起毛起球现象,常以纤维素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来改善。但是要显著改善起毛起球现象,则要以纤维素纤维低比例,其它纤维高比例来混纺。这样,织物中纤维素纤维的舒适性优势就不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起毛起球的纤维素纤维的纬编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细纱加工:在细纱加工部段引入并条工艺,将纤维素纤维条和棉组成的两纤维条,一边并条一边细纱,获得纤维素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纱线,所获得的混纺纱不是双纱而类似双纱,加强了纤维在纱线中聚集,使纱线表面光洁,织造中和服用中不易起毛;
优选的,纱线中,纤维素纤维的重量含量为55%~80%,棉纤维的重量含量为20%~45%,由于加入了某些不易起毛起球的纤维,使织物不易起毛起球;
所说的纤维素为木代尔、竹浆纤维或天丝纤维;
所说的“木代尔”是一种改进的纤维素纤维,英语称Modal,可采用英国蓝精公司的产品;
纤维素纤维的细度为0.66~0.88dtex,棉纤维的细度为1.67dtex左右,混纺纱的细度为14.9~28.4dtex;
(2)以步骤(1)获得的纤维素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纱线为地纱与氨纶裸丝采用纬平针针织编织方法,进行编织,每个编织系统以一根地纱和一根氨纶裸丝添纱线一起织入,获得一种纬编单面平针添纱组织面料,该面料收缩紧密,不易起毛起球;
氨纶裸丝细度为22~44dtex;
所说的纬平针针织编织方法在《针织手册》上有详细的描述,本发明不再赘述。
在步骤(2)中,地纱组织,即混纺纱的平针组织,采用比常规小的未充满系数,优选的未充满系数为17~19,使织物织得比较紧密;
未充满系数的定义如下:
未充满系数=线圈长度/纱线直径;
(3)织物编织后,进行加热预定型,预定型温度为190~195℃,消除织物细皱纹,其中的氨纶以半熔融状与地纱结合起来,然后进行染色和定型,获得所说的抗起毛起球的纤维素纤维的纬编针织面料。
采用上述方法制作的抗起毛起球的纤维素纤维的纬编针织面料,织物尺寸稳定,做成针织内衣衫裤,弹性延伸性大,弹性回复力小,形成舒适的服装压。
本发明不仅解决了纤维素纤维为主的混纺织物的抗起毛起球问题,而且弹性延伸性大,弹性回复力小,制成织内衣衫裤后,手感柔软舒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细纱加工:将纤维素纤维条和棉纤维条,一边并条一边细纱,获得纤维素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纱线;
纤维素纤维的重量含量为55%,棉纤维的重量含量为45%;
所说的纤维素为竹浆纤维;
纤维素纤维的细度为0.88dtex,棉纤维的细度为1.67dtex,混纺纱的细度为18.6dtex;
(2)以步骤(1)获得的纤维素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纱线为地纱与氨纶裸丝采用纬平针组织编织方法,进行编织,每个编织系统以一根地纱和一根氨纶裸丝添纱线一起织入,获得纬编单面平针添纱组织面料;
氨纶裸丝细度为22dtex;
混纺纱的平针组织采用的未充满系数为17;
(3)织物编织后,进行加热预定型,预定型温度为190℃,然后进行染色和定型,获得所说的抗起毛起球的纤维素纤维的纬编针织面料。
采用国家标准进行检测:
抗起毛起球性:4~5级
水洗尺寸变化率:直向:2.3%,横向2.9%
弹子顶破强力:293N。
实施例2
(1)细纱加工:将纤维素纤维和棉的纤维条,一边并条一边细纱,获得纤维素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纱线;
纤维素纤维的重量含量为80%,棉纤维的重量含量为20%;
所说的纤维素为天丝;
纤维素纤维的细度为0.77dtex,棉纤维的细度为1.67dtex,混纺纱的细度为15.6te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61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甲烷合成反应器
- 下一篇:废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