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作模具钢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35538.0 申请日: 2008-04-03
公开(公告)号: CN101250668A 公开(公告)日: 2008-08-27
发明(设计)人: 田庆亮;蔡珣;卢南法;潘干群;沈耀;陈跃南;安全长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浙江一胜特工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22C38/30 分类号: C22C38/30
代理公司: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锡麟;王桂忠
地址: 200240***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模具钢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材料技术领域的合金钢,具体是一种热作模具钢。

背景技术

热作模具钢目前广泛使用的钢号是H13,GB/T1299-2000钢号4Cr5MoSiV1,等效引进ASTM标准的H13钢。它强韧兼备,有良好的抗热疲劳和热稳定性。热作模具钢服役的工作状况相当复杂,在使用温度超过600℃时,H13由于耐热性不足将失去原来的优良性能,高耐热性的3Cr2W8V钢又因韧性差、抗热疲劳性能不好,模具常龟裂而早期失效。提高H13钢的耐热性、保持其强韧性的同时提高其使用温度是目前的主要任务。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提高H13钢的耐热性现有几个途径:一是添加1%Al等以改善钢的性能。2004年授权的发明专利——申请号00117148.8就是H13+1%Al(另加0.3%Nb未谈实施)用于Al型材热挤压模具,主要通过改善表面氮化层,较大幅度提高了钢的抗熔损性能,发明人推断除热挤外,还适应热压铸和热锻。

第二个途径是调整H13化学成份和优化生产工艺。已公开的发明专利200610116358.6,其化学成份特征在于碳比H13低约15%,不用Si作合金元素,降低Cr约25%,提高Mo约60%并加超过1%W进一步补充Mo的作用。公开的对比数据显示,600℃回火后硬度值比H13高5%,其600℃回火稳定性明显比H13高,且其韧性好。该钢强韧兼备,耐热性优于H13,但缺乏>600-700℃的描述与数据。

同属于这个途径的国外已商品化的8418钢(瑞典),1.2367钢(德国),表明类似的成份调整尚难适用于>600-650℃使用温度场合。

第三个途径是添加适量Co,W、Mo。

国外有资料报道,对含Sil%的Al热压铸,Al液温度达750℃,由于抗热熔损和耐热性要求高,H13型、8418型均不满足要求,特别指出含钴质量百分数为4的H19-4Cr4W4MoV2Co4适用于热熔损比韧性更重要的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作模具钢,使其硬度达到52HRC,具有高的耐热性又有适度韧性支持,适合超过600℃至700℃下做热作模具使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所述的热作模具钢,包含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数为:

C:0.36-0.44     Si:0.25-0.50      Mn:0.20-0.80

P:≤0.030       S:≤0.030         Cr:3.00-4.00

Mo:1.60-2.20    W:1.50-2.00       V:0.80-1.50

Co:0.50-1.50    余量为Fe。

本发明上述组分质量百分数优选范围为:

C:0.36-0.42      Si:0.25-0.50      Mn:0.40-0.80

P:≤0.020        S:≤0.012         Cr:3.20-3.80

Mo:1.60-2.00     W:1.50-1.80       V:0.80-1.20

Co:0.50-1.00     余量为Fe。

本发明按H13工艺与流程制备。

本发明的设计依据是:

C: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一般均为中碳钢。以H13含碳量为基,强调高韧性而高强韧的选偏低碳量,强调够用韧性支持下尽可能提高热强性宜选偏高的碳量。本发明碳量0.36-0.44%为H13的中上限,恰与公开发明专利200610116358.6的碳量0.30-0.36%,形成衔接。

Cr:是淬透性和在40-50HRC硬度下有高韧性的重要保证。在要求尽可能提高热强性的状况下,由于Cr形成高铬碳化物,对碳化钒析出有阻碍作用,会降低钢的热强性,把H13的5%Cr降低为3-4%,降低幅度25%。

Mo和W:都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可提高高温强度和热稳定性。二者作用互补,搭配使用效果好。本发明Mo+1/1.8W达2.7与专利200610116358.6相当。(H13为1.5)

V:是更强的碳化物形成元素,钒的碳化物硬度最高,颗粒细小分布弥散,有力促进钢的二次硬化效果和抗回火软化能力,从而提高耐热性,加~1%,与H13钢相同。

Co:钴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熔于基体,可阻碍晶粒长大;熔于碳化物,可提高碳化物的稳定性,都有助于钢的耐热性提高。但Co会使韧性恶化,故选少量加入。本发明加入量为0.5-1.5%,比H19低一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一胜特工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一胜特工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55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