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维生素焕彩眼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5525.3 | 申请日: | 200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1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敖喻安;赵璐;江静;沈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8/97 | 分类号: | A61K8/97;A61Q19/00;A61K8/67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维生素 焕彩眼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霜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含有维生素组分的焕彩眼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眼部肌肤是人体最薄的肌肤,且最容易受到伤害,日常的风吹日晒便可能会使眼部肌肤干燥甚至长出细纹,保护眼部肌肤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使用眼霜。由于品牌、原料成本、制作工艺等因素,眼霜的价格往往很难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而且由于所使用原料的选择等关系,现市面上大多数眼霜都是乳化体系,使用后容易产生粘腻的感觉,所以并不能适用于每一位消费者。开发一种能够广泛为消费者适用且价格合理的眼霜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有维生素组分的焕彩眼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维生素焕彩眼霜,由下列组分组成(重量百分比):
增稠剂:卡波-20 0.1~1
保湿剂:1,3-丁二醇 1~10
润肤剂:透明质酸 1~10
生物活性物质:海藻灵 1~5
维生素:VB 5~8
焕彩粒子 0.35~0.5
去离子水 余量
上述维生素焕彩眼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将0.1~1wt%增稠剂卡波-20慢慢溶于70~80wt%去离子水中,然后缓慢滴加10%氢氧化钾溶液直至溶液pH值达到6.5且形成透明、粘稠适中的胶体体系;
b.将1~10wt%保湿剂1,3-丁二醇加入到上述透明体系中,充分搅拌均匀,使其成为均一的透明体系,称为体系1;
c.将1~10wt%润肤剂透明质酸慢慢撒入到磁力搅拌下的10.3wt%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机速度切不可过快,充分搅拌使其成为均一的胶体;
d.将步骤c制备的透明质酸胶体加入到体系1中,充分搅拌,使其形成均一的透明体系,称为体系2;
e.将1~5wt%生物活性成分海藻灵及5~8wt%维生素VB慢慢加入到体系2中,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的体系,称为体系3;
f.将0.35~0.5wt%焕彩粒子撒在体系3表面,用搅拌机缓慢搅拌,使焕彩粒子均匀分散在体系中,最终制备出维生素焕彩眼霜。
本发明维生素焕彩眼霜有益效果:
1、原料选择合理,成本较为低廉。
2、制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3、水溶性体系设计,适合更多消费者使用。市面上大多数的眼霜都是乳化体系中的水包油设计,但是涂抹后普遍感觉较为粘腻并不舒服。而水溶性体系设计则避免了这一弊端,使得更多消费者适用。
4、含有透明质酸,保湿、润肤效果显著。
5、透明体系,给人清爽的感觉。
6、新颖的分散均匀的悬浮焕彩粒子设计,使人眼睛为之一亮。焕彩粒子不仅好看,更能够有效滋润眼部幼嫩肌肤,补水滋润,更加凸显眼霜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维生素焕彩眼霜,由下列组分组成(重量百分比):
增稠剂:卡波-20 0.1~1
保湿剂:1,3-丁二醇 1~10
润肤剂:透明质酸 1~10
生物活性物质:海藻灵 1~5
维生素:VB 5~8
焕彩粒子 0.35~0.5
去离子水 余量
其中,所述的焕彩粒子是一种由油脂与蜡均匀混合的物质,使用时能够很快的分散于皮肤表面并且为皮肤所吸收,具有滋润、保湿、优化产品外观等作用。本发明所使用的焕彩粒子型号为:
粉红粒子:KESTER WAX 72BEADS-CORAL;
绿色粒子:GREEN CAKNAUBABEADS;
紫色粒子:KESTER WAX 72BEADS-BLUE。
上述维生素焕彩眼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将0.1~1wt%增稠剂卡波-20慢慢溶于70~80wt%去离子水中,然后缓慢滴加10%氢氧化钾溶液直至溶液pH值达到6.5且形成透明、粘稠适中的胶体体系;
b.将1~10wt%保湿剂1,3-丁二醇加入到上述透明体系中,充分搅拌均匀,使其成为均一的透明体系,称为体系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55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